“行走的思政课”----2021年7月10日--7月12日,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2021年暑期红色教育“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院团委陈丽萍、刘翔宇老师以及各班级志愿者参与本次活动。
这个暑假,卫生健康学院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追逐青春梦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围绕“红色教育”主题,依次对包头博物馆、廉政公园、包头市党群服务中心、包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包头科学技术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包头召革命纪念馆、王若飞纪念馆、中共包头市委旧址、南海红色收藏馆参观。让同学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7月10日上午,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教育实践团队到达包头市博物馆。《旧唐书魏徵传》这样说道: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文物的了解,同学们对古人的智慧叹为观止,也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表示敬意。对大学生而言,暑假是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好时机。我们应该把红色教育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从而使思政课更好地入脑、入心。

7月10日下午,参观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城市规划中心,通过实物欣赏和接触,亲听讲解等途径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及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充分享受教育过程的乐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之后同学们参观了包头党群服务中心和包头召革命纪念馆,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
包头科学技术馆

7月11日上午,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教育实践团队到达包头市科学技术馆。在国家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经济,不是军事,而是科技。科技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速度,科技不兴,国何以兴?包头科学技术馆就是包头历年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惊叹的现代科技、有回顾、有展望、有总结、有深思、有前进的决心,也有反省的勇气。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们担负着科技发展的重任与父母师长的期望。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为中国的发展尽一份力,为科技的进步而不懈努力。最后我们去了廉政公园,学习了党的历程和精神,明白了党一路走来的不易,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7月11日下午,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红色教育实践团队进入革命烈士纪念碑,首先看到的是军民抗日斗争中具有代表的立体群雕,它告诉同学们在老一辈革命家的不懈努力下,创建的抗日根据地里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儿女。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队参观了王若飞纪念馆和包头市委旧址;参观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努力。

7月12日下午,让同学们感受颇深的,是南海红色收藏馆。尽管时间很短,但深受教育,终生难忘,受益匪浅。让同学们重温了军民团结抗日斗争的光辉历史,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参观学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无数的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社会实践像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思政课上讲的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变得可观、可感、可行。实践中,同学们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爱护国家、学会了用心思考。通过对红色景区和历史展馆的参观,同学们感受到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