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修订版)

2021年09月24日 15:10  点击:[]

    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720201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大类

专业类

专业名称

对应行业(岗位)

职业类别

岗位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护士

临床护理

全科护士、

专科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72医疗卫生类

7202护理

720201护理

护士、医疗护理员

社区护理

护士、

护理管理

护士执业资格

口腔护理

护士、医疗护理员

养老护理

护士、

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养老护理员资格

老年护理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 1 或 2 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职业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学院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除护理操作技能外,鼓励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标准技能人才;且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培养规格

以护理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

1、职业素养

1.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遵守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1.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1.3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

1.4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1.5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1.6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临床护理方向

2.1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2具有基础和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2.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具有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4具有对护理对象的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的观察能力。

2.5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应急处理和抢救配合能力。

2.6具有初步的病室和病人管理能力。

2.7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2.8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口腔护理方向

2.9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10具有基础和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2.11具有规范、熟练的口腔护理和护理学基本操作技能。

2.12具有普通护理技术,又能配合口腔医师做口腔操作工作的能力

2.13具有对口腔材料学,设备学,器械学很好的掌握,并能完成设备材料等日常维护工作。

2.1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协助医生流畅的进行诊治手术等环节

2.15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2.16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老年护理方向

2.17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2.18具有基础和临床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2.19具有老年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或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2.20具有对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对老年常见病进行防治与护理的基本能力。

2.21具有对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指导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22具有运用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基本健康指导的能力。

2.23具有初步获取专业领域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4个模块构成,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3个。

总体结构如下:

       

   

               

                       

           

           

       

       

       

       

                   

   

       

   

       

       

           

   

   



说明:依据当年招生情况,开设课程如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课程模块】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思想政治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制定,旨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发扬职业精神,拥有健全人格。

144

2

语文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主要内容是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学会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鉴赏能力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

64-152

3

历史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制定,以培养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72

4

英语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读懂简单应用文的能力。

64-152

5

数学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护理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64-152

6

体育与健康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主要内容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身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64-128

7

信息技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大纲》开设,主要涵盖了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储存、加工等各种技术,旨在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

60

8

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设,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32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解剖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功能,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90-200

2

生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概述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的功能、神经系统、内分泌、生殖、衰老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生理学基础知识。

54-124

3

药物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用法、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药物应用护理基础知识。

36-72

4

护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护士素质与角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护理安全与防护,以及基础护理和生命支持技术操作等。

180-240

5

内科护理

主要内容是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等。

60-102

6

外科护理

主要内容是外科学总论、手术的基本知识、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以及外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等。

60-90

7

妇产科护理

主要内容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正常妊娠期孕妇的护理、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正常产褥期产妇的护理、围生期母儿的护理、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以及妇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生育等。

36-50

8

儿科护理

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

36-48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病理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疾病的一些共同性病理变化、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基本病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54-116

2

病原生物与

免疫学基础

主要内容是免疫学、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必需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知识。

20-36

3、【专业课程模块】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参考学时

1

健康评估

主要内容是健康史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身体评估、常用实验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检查、常用护理病历书写及资料分析、护理诊断等。

54

2

心理与

精神护理

主要内容是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应激与危机干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护理、精神疾病的治疗与护理等。

20-36

3

急救护理技术

主要内容是院外急救、急诊科设置与管理、重症监护、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救护,以及常用救护技术及护理等。

32

4

中医护理

主要内容是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中医证施护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

36-60

(三)课程要求

1、必修课程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毕业实习。必修课程16学时计1学分(毕业实习另计)。

2、选修课程为校定选修,课程在50学时以上计2学分,50学时以下计1学分。共计8门课程作为校定选修课,总学时为374学时,计11学分。

3、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32学分。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要认真落实国家《护理条例》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保证实习岗位与本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一致,并覆盖职业准入标准的内容。

时间分配:

第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共32周,其中医院实习30周,包括内科8周,外科8周,妇产科4周,儿科45周,手术室2周,急诊科2周,ICU2周;社区实习2周,也可用于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辅导、高考升学考试辅导、技能强化训练、就业能力训练等。

目标要求

1树立整体护理理念,以护理对象为中心,养成护理程序的工作习惯,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初步护理评估的能力。

2具有正确、规范、熟练地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4)具有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与反应进行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5初步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原则和常用方法;能说出抢救仪器及监护仪的使用常规,并能进行操作。

6具有巡回和配合中、小型手术的能力。

7了解一般病室的布局和急诊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ICU病房和CCU病室的布局特点,熟悉病房的主要设备及使用方法。

8具有对入、出院病人进行一般卫生宣教和必要的健康指导的能力。

9掌握护理文件中的书写格式与规范要求,熟悉医疗档案的管理。

10掌握基本的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在护理工作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友好合作。

11能初步运用预防保健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保健服务,并能初步进行健康指导。

12熟悉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保护个人和集体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1、时间分配:3年共计150周,其中教学周120周,假期30周。第1-4学期各为27周,其中军训或值周1周,教学18周,复习考试1周,长假1周,寒暑假6周;第3学年42周,其中毕业实习32周(包括医院实习30周、社区实习2周),长假2周,毕业复习、考试8周。详情见教学时间安排表。

学年

学期

军训

值周

教学

复习考试

毕业

实习

长假

寒暑假

总计

1学年

1学期

1


18

1


1

6

27

2学期


1

18

1


1

6

27

2学年

3学期


1

18

1


1

6

27

4学期


1

18

1


1

6

27

3学年

5-6学期




8

32

2


42

 计

1

3

72

12

32

6

24

150

2、学时安排:每个教学周为5天,每天教学时数为6-8学时,每学时40分钟。

(二)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  类别

课程

性质

序号

课程

名称

按学期分配

学时数

学分

学期课程安排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考试

考查

总学  时数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学期

20周

2学期

20周

3学期

20周

4学期

20周

5学期

32周

6学期

8周

学时数

周学时

学时数

周学时

学时数

周学时

学时数

周学时

毕业

实习

学时数

周学时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1

1

思想政治

1-4

1-4


144

144

0

9

36

2

36

2

36

2

36

2

毕业实习32周,主要进行护理专业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实习,选择急诊、康复、五官等科室实习。



2

2

语文

1-4

1-4


152

152

0

10

38

2

38

2

38

2

38

2



3

3

历史

1、2

1、2


72

72

0

4

36

2

32

2







4

4

英语

1-4

1-4


152

152

0

10

38

2

38

2

38

2

38

2



5

5

数学

1-4

1-4


152

152

0

10

38

2

38

2

38

2

38

2



7

7

体育与健康

1-4

1-4


128

14

114

8

32

2

32

2

32

2

32

2



8

8

信息技术

1-4

1-4


60

10

50

4

15

1

15

1

15

1

15

1



9

9

公共艺术

2、3

2

3

32

22

10

2



16

1

16

1





选修课

6

6

医用化学

3、4


3、4

104

87

20

2





52

3

52

3





物理

3、4


3、4

60

40

20

2





30

2

30

2



10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1、2


1、2

36

32

4

1

18

1

18

1







10

10

青少年心理健康

1、3


1、3

36

26

10

1

18

1



18

1





11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1、2

36

26

10

1

18

1

18

1







公基课小计

总学时

1164

必修课

892

选修课

272

学分

64



专业技能课

核心课

12

1

解剖学基础

1-4、6

1-4、6


200

109

91

13

57

3

57

3

46

3

40

3

10

2

13

2

生理学基础

1、2、3、6

1、2、3、6


124

90

34

8

38

3

38

3

38

2



10

2

14

3

药物应用护理

3、4

3、4


36

30

6

2





18

1

18

1



15

4

护理学基础

1-4、6

1-4、6


240

80

160

15

90

6

90

6

30

2

20

2

10

2

16

5

内科护理

3、4、6

3、4、6


102

52

50

6





52

2

30

3

20

3

17

6

外科护理

3、4、6

3、4、6


90

50

40

5





40

2

40

2

10

2

18

7

妇产科护理

3、6

3、6


50

30

20

3





40

2



10

2

19

8

儿科护理

4

4


48

28

20

3







48

3



基础课

20

9

病理学基础

1、2、3

1、2、3


116

80

36

7

36

2

40

2

36

2





21

1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2

2


36

26

10

2



36

2







专业课程

22

11

健康评估

3

3


54

38

16

3





54

3





23

12

心理与精神护理

1

1


36

32

4

2

36

2









24

13

急救护理技术

4

4


32

16

16

2







32

2



26

15

中医护理

2

2


60

40

20

4



60

2







选修课

28

17

护理礼仪

1


1

24

4

20

1

24

2









27

16

护士人文修养(伦理、人际、法规)

2


2

24

16

8

1



24

2








25

14

老年人生活照料

4


4

54

38

16

2







54

3




专业课小计

总学时

1326

必修课

1224

选修课

102

学分

79




学 年 统 计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1-1学时

周学时

1-2学时

周学时

2-1学时

周学时

2-2学时

周学时

毕业实习

3-2学时

周学时

总学时数、总学分数、

总周学时数




2490

1685

805

143

568

34

626

36

667

37

561

35

70

13

毕业实习




1080

0

1080

32











合计




3570

1685

1885

175











毕业考试  课程

1.文化课综合

2.医学综合

每学期开课门次

16

17

19

16

6

考试门次

12

14

15

13

6

考查门次

4

3

4

3

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两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我校专职教师96人,兼职教师32人。基于每届 4-5 个教学班级的规模,配备专兼职教师 4-6 人,其中双师型教师 4 名,企业兼职教师 2 名,职称结构合理,互补性强。任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专业技能,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能够采取多元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耐心,有责任心,做到德才兼并,爱岗敬业。

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定期深入护理工作一线,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专业课教师中应有一或两名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职称任职资格,在当地护理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教学研究和科研能力素质优秀,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经历,在学校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良好的引领作用。

建立稳定的行业专家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护理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研究和认识,在学校教学及对专任教师的指导等专业建设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专任教师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二)教学设施

1、教室

学校应依据当年招生班级,设有专业授课教室,每班能容纳30-50人;理实一体教室,可容纳人数30-50人;阶梯教室可同时容纳120人;按国家标准配备标准跑道操场、运动场,并配有基础健身设施,为学生体育锻炼和上课提供场地;同时配备餐厅、文体活动中心、公共卫生设施等基本保障。

2、校内实训实习室

学校设立有护理实训楼,包含护理实训室23个,可同时容纳10个班级授课,每次小班分组实训,保证授课效果。校内实训室涵盖基础学科实验室:人体解剖、断层解剖、生理、生化、药理、微免、计算机等教室;专业学科实训室: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和模拟病区等。实训实习室的建设应保障教学、贴近临床、注重人文。

3、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建立满足护理专业实训要求,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分为教学见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两种。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为教学见习基地,设立临床技能培训基地6所,以满足临床专家产教结合,教学见习基地的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业务范围能满足见习教学项目的要求。

选择教学医院、综合医院及与专业技能方向相关的机构为毕业实习基地30家,临床指导教师、专业设施配备等能满足毕业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

学校应与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书,明确管理职责;学校应设置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教学资源

学校具备丰富、专业的软件资源,以加强学生自学能力,满足学习需求,扩宽学生视野,包括有:医学素材库、超星电子图书馆、护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人卫医学网教育频道、雨课堂、优慕课、万方期刊本地镜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银符考试题库、国道特色专题数据库、中国知网、Medscape(医景)、医学教育视频资源服务平台等。

(四)教学方法

方案的制定与设置应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导向、职业为方向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专题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人文性”“艺术性”“渗透性”,从而达到“立德树人”和“以人为本”。专业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PBL等教学方法,充分展现专业特殊性与技能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要按照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较熟练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多种职业技能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护理岗位能力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衔接,做到课程与考证相结合,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开展技能考核,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以后到工作岗位的实战能力,达到执业护士资格的要求;课程教学模式要依据护理岗位能力需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见习,使学生熟悉医院环境及临床、护理工作内容,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方向应加大过程性评价,融入增值性评价,探索综合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毕业实习要进行出科考核,依据医院实际医疗与教学情况设置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临床需求、职业特点和执业要求制定考试内容。涵盖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科目。

(六)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要更新观念,为课程改革、教与学的实施创造条件,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应在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点。保证教学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未实现学生的早,临床多临床应合理安排课程调配教师组织与管理好教学,提高校内实训是课内外的使用效率,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协调合作,完成见习实习计划。

聘请中级以上职称的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活动,共同保证本标准的实施质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保证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学生学习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毕业实习)和选修课程,所有课程均应参加考核,三年期内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率在75%。

2、必修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2种,选修课程考核均为考查,各门课程的考核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跨学期课程按学期分别计算;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未通过课程考核时,可补考1次获取学分。

3、毕业实习各科出科考试均通过,并实习医院出具相关证明时为毕业实习合格。

4、毕业考试结合执业资格,试题应范围应包含基础知识、专业实务知识、护理伦理、护理人文、护理法律法规等内容,考试通过即为合格。

5、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164学分(含选修课4学分)、且毕业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


    十、附录


   




























备注:理论课为理实一体教室整班授课,实践课为实验室分组授课,且每组不超过16人。


上一条:我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我院召开2021年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

关闭

  • 版权所有 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包头市卫生学校)  地址:包头青山康乐小区 

    蒙ICP备11004020号 蒙公网安备 15020402000099号


     

  • 今日访问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