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11日,包头医学院卫生健康学院联合包头市红十字会,在学院教学楼开展了3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活动,共培训师生287人。作为包头市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学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急救技能培训融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强化师生应急处置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服务健康中国注入专业力量。
学院领导对本次培训高度重视,协调各科室支持培训活动,并由团总支牵头组织师生参训。学院师生报名热情高涨,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学习意愿。师生们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认真对待,既源于医学教育“守护生命”的职业使命感驱动,也体现了校园应急救护体系建设逐渐深入人心。
本次培训聚焦社会及校园常见急症场景,重点培训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核心技能,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演练”模式深化教学效果。例如,在心脏骤停急救环节,参训师生通过模拟人教具反复练习胸外按压深度、频率及人工呼吸配合技巧,确保操作符合国际急救指南标准。此外,培训还结合运动伤害、中暑等高发风险,针对性强化止血带使用、三角巾包扎等实用技能,提升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培训开始后,包头市红十字会的讲师以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讲解理论知识,以精湛细致的操作进行演示,并一对一进行了操作指导。参训师生认真听讲、努力练习、团队合作密切,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效果良好。培训结束后,参训师生参加了由包头市红十字会组织的理论与实操双重考核,考核标准严格对标国家急救规范,合格者获颁《红十字救护员证》,通过率98.95%。学院表示,获证师生将纳入校园急救志愿者队伍,与校医院、保卫科形成联动机制,成为突发事件中的“第一响应人”。
此次培训是学院践行“服务地方健康事业”使命的缩影。近年来,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持续开展“急救进校园”、“健康进社区”等公益项目,社会效应良好。未来,学院将与包头市红十字会继续深化合作,拓展培训覆盖面,并探索建立“校内应急救护+社会志愿服务”双联动机制,推动急救知识从医学校园向全社会群众普及。
此次培训不仅强化了师生的专业能力,更传递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红十字理念。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推进急救教育资源下沉,为构建“社会急救-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三级应急体系贡献医学教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