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刚,中共党员,原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世界高血压联盟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内蒙古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高血压学组主任委员,包头市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心血管内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4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内科、及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二十多年以来为自治区及包头市高血压领域做出了大量富有开创性工作。在孙刚同志带领下于2005年创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高血压研究所,2009年在内蒙古地区帅先建立高血压专科病房,开展高血压专科诊治的临床工作。作为高血压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孙刚同志的努力和学术影响带动了内蒙古地区高血压人群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高血压心肌重塑靶基因信号通路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项,这些研究为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的进展提供了有意的资料。从2009年开始开展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社区规范化管理,包括“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内蒙古地区蒙汉族高血压民族差异性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及防治策略”及“万名高血压患者规范治疗帮扶行动”、“血压筛查行动”。调查内蒙古地区高血压病的现患率及分布特征的同时,积极开展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健康宣教,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并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免费的化验、治疗药物,赠送电子血压计,使数万名高血压患者受益。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血压控制率,降低其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发病和死亡,从而推动全包头市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孙刚同志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发表4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20篇。主持设计及实施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及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4项。共12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包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承担国际、全国高血压及冠心病治疗协作项目9项,目前正在承担的合作项目是中英联合课题《第三项心脏保护研究》(THRIVE-HPS3)。
2002年以来,指导和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0余名,在课题设计及论文答辩中显示出了很高的素质和科研实力。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联系,能组织有创新性质的活动,做到学科间渗透,课内与课外实习相结合。
包医二附院在孙刚院长的领导下,医院连续数年保持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医院”称号;2004年被内蒙古卫生厅评为三级综合医院;2005年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在包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医院被包头市卫生局评为“包头市卫生系统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单位”。孙刚同志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医院管理者”、“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5512”工程领军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孙刚同志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及高血压领域中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内蒙古地区高血压的人群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把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到学科发展、教学及临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