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丽,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沾专家,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内蒙古杰出人才、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十大健康卫士”、草原英才。
1986年,王彩丽来到包医一附院工作时,专业分科还比较粗。“比如内科系,医院只有内一科和内二科,虽然分科并不精细,但是大家还是有一定专业方向的,很多大夫都热衷于呼吸、消化、循环(心内)等患者多的热门专业,肾病学科是很冷门的‘小科’,没有医生愿意做。”王彩丽回忆说,当时的肾病患者较少,医院也缺乏相应的检查和治疗设备,更没开展透析等业务,看到重症肾病尤其是肾衰患者一个个离去,她心里很难过,就想着要试一试,挑战这个“小学科”,把肾病专业做起来,让患者得到规范的治疗。对专业准确的定位、刻苦的钻研加一定的好运气成就了王彩丽学科和个人发展。1992年,王彩丽得到一次深造的好机会——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奖学金项目(简称CMB)出资的人才培养项目,王彩丽应时而上,经过严格的专业和英语考试,得到了在北大医院肾病学科学习的机会,导师为王海燕,刘玉春教授。王彩丽坦言,在北大医院一年零四个月的学习“压力很大”,但也让她对肾病学科的临床、科研有了全新的认识和全面的提高。1994年11月王彩丽学成归来后,正赶上医院二级分科,肾内科单独分出,老王主任挑头,她担当起医院肾内学科建设和发展重任。培养人才是科室面临的最大难题。“那时大家都愿意去呼吸科、心内科,我只能找感觉比较喜欢肾内科这个专业又有事业心的人聊,一个一个做工作,鼓励大家搞肾内科专业,再一个一个送出去学习。”对比今天肾内科进人,起码研究生毕业还要优中选优,建科时的艰难不言而喻。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王彩丽抓紧了临床血液透析,肾穿刺活检等新业务的开展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培养人才、申请设备、开展业务、加强科研……在王彩丽的带领下,包医一附院肾内科与北大医院建立横向联合,逐步开展临床业务和科研工作。“在血液透析业务的开展上,我们比市内几家医院起步晚,但我们的发展非常快。”王彩丽说,学科建设就像滚雪球,从夯实基础做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1997年,包医一附院肾内科开展了第一个科研项目,申请了包头市第一个科研基金,同年开展了血液透析,1998年开展肾穿刺,1999年开展腹膜透析,2000年建立肾内科实验室……到2002年,包医一附院肾内科崭露头角,在自治区学科评审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学科,2009年被内蒙古卫生厅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 2010年被卫生部评为“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2011年团队获得“国家青年文明号”的称号,2012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建设重点专科,且获“内蒙古五一巾帼示范岗”的称号。2017年再次被内蒙古卫计委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确立了在自治区的领先地位。
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在包医一附院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肾内科业务越做越精,病房、门诊、实验室全面提升。比如血液透析,透析患者需要做一个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进行血液净化,这是一个标准的外科手术,过去肾内科一直依赖医院骨科大夫“造瘘”。如今,肾内科自己培养的医师5年中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近1000多例动静脉内瘘术,不仅满足了本科室透析患者的需求,还经常出“外援”,为外院疑难患者做动静脉内瘘术。比如插透析的长期管,比如做腹膜透析的置管,这些一般由其他科医生完成的工作,肾内科完全能够自主完成。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患者管理都很重要。以腹膜透析为例,患者每天要在家中自行做3次透析,难免出现感染、液体流出不畅等状况,为此肾内科专门有两位医生和三位护士对165名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管理,她们要付出更多的业余时间,随时为患者提供各种指导。透析处方的调整,血压、钙磷代谢等各种指标的管理,贫血的调整,营养的管理,健康宣教等等,医生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换来了患者更高的生活质量。2017年12月28日,患者王女士到王彩丽主任的门诊复查,最近几个月来,她的肌肝值一直维持在200μmol/L以内。“肾脏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伤,血肌肝不可能降到正常值,能稳定不发展已经很好了。”王彩丽对王女士说。其实,王女士对此也是认同的,因为她爱人拿着病例去北京的大医院咨询,北京专家都是这个说法,可她内心又有不甘,多希望自己能重新拥有正常人的肾脏。原来,王女士患的是产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生完孩子后整整一个月没尿,贫血、肾衰、心衰已经危及生命。“这是一种产后发生的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发病率很低,一旦发病则凶险万分,死亡率特别高。”王彩丽主任介绍说,当时患者做肾穿检查,部分肾皮质已经坏死,他们给患者进行了包括血浆置换、临床用药等一系列紧急救治,终于救回患者的生命。后来王女士做了5个月的透析,反映血液毒素水平的血肌肝也降来了,最终王女士脱离了透析治疗。虽然这种病临床上很少见,但包医一附院肾内科已经抢救了近20例该病患者。“我们对各种急危重症有丰富的抢救经验。”王彩丽说,这种抢救经验的累积是病房整体诊疗水平的体现,也是科室发展的长期积淀。当科室“强”到一定程度,各种疑难重症都会找上门来,比如说血栓性微血管病、狼疮性肾病、肾小球抗GBM病、ANCA相关的血管炎、骨髓瘤肾损害、淀粉样变肾病,以及各种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如今肾内科60张病床,天天都在排队、协调床位,肾内科已经成为包医一附院一张亮丽明片。
作为一名医生,王彩丽在肾内科领域用精湛的医术演绎出一名医生的生命华彩。从1997年到现在,她先后主持、参与3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获25项奖,共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多项国际性研究课题及卫生部课题。从医30多年,她热爱这个专业,热爱这份事业,也热爱她的病人,把学的东西用在病人身上是她最欣慰的事情。谈到如何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王彩丽说:“如果我们仅仅将爱国奋斗挂在嘴边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将爱国奋斗落实在实处,转为实践,才能真正建功立业。作为医生,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什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断总结经验,更好地去治病救人,作为内蒙肾脏病学会的主任委员,有责任带动、推动内蒙肾脏病医疗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