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包头医学院委员会
(2014年9月)
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各种思想碰撞的前沿,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主旋律,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青年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注重加强学生党团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发挥组织优势,强化和引导思政工作深入开展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和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加强党员、团员的先进性教育,使学生党员、团员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修养,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巩固班级党团组织建设。学校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中间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完善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的配合机制,使二者成为开展思政工作的坚强堡垒,有效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开展公寓党团组织建设。2009年学校积极推动实行公寓团建,并逐渐开展公寓临时党支部建设工作,着力提升学生党员、团员的带头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通过团组织覆盖和建立临时党支部的方式扩大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既填补了学校生活区学生思政教育的空白,又具有可操作性。
——探索学生社团党团组织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建设工作的需要,经过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学校以巩固传统领域党团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不断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团建为突破点,在学生社团建立了团组织,并探索建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扩大党团组织覆盖面,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构建开放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社团建立党团组织可以改善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灌输的方式,提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入手,达到教育的目的。学生社团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在社团建立团组织和临时党支部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对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
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与二级院系部协同工作,发挥好教师示范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好“两课”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理论引导。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结合医学类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工作宗旨,探索出一条以“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三种手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取得显著成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
包头医学院秉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内涵促发展、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措施、活动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学习生活中予以践行。
(二)强化三个手段,即注重以文化人、开展实践育人、强化自我教育
——注重以文化人,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从青年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增强针对性,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逐渐形成了与医学院校特点相吻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了文化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办公寓文化节。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学生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区域,公寓生活对大学生人格养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优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生活环境,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创办了公寓文化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公寓文化节有效地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寝室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切实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2012年我校大学生公寓文化节被教育部评委“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
加强包医讲坛建设。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举办以理论教育和主流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包医讲坛,每年举办的次数都在10场以上,从刚开始的校内专家讲授到现今形成了知名专家进校、优秀校友返校、社会名流入校的良好局面,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
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为进一步活跃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打造精品为指导方针,为广大学生搭建展示风采、发挥才能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形成“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项目化、专业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大众化”的良好格局。着力打造“一杯”——即“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竞赛,和“四节”——即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大学生少数民族艺术节、大学生公寓文化节的主体校园文化工程。
——开展实践育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积极推进结合各院系专业特点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包头周边农村、牧区开展义诊、免费体检、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坚持不懈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志愿者将常项志愿服务和特色志愿服务相结合,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集中深入东河区、九原区居民社区和学校,举办各种卫生、健康知识宣讲和义诊等活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志愿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强化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以点带面,营造氛围。坚持开展“自强之星”“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党员”等先进典型评选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等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表彰各个层面、不同类型的优秀学生典型,以点带面,营造积极进取的竞争氛围。
以老带新,共同成长。选拔高年级大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协助班主任开展心理疏导、班级文化建设、职业生涯指导、入党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引导学生,学生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提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总之,我校牢固树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三个手段”,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