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政文件 >> 正文
行政文件

关于印发《包头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预案》的通知

 

各单位、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遏制疫情的蔓延,切实维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包头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指挥部(代章)

2020年1月29日

  

包头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防控工作实施预案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包头医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各部门要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做好具体工作安排;设专人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疫情报告,做好零报告和日报告工作;落实各项预防工作,保持师生情绪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各单位、各部门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物资、经费得到保障。

(三)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工作组领导及成员手机保持畅通,认真处理好各环节工作;对措施不力、引起严重后果的,对迟报、瞒报疫情的,要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二、组织管理和职责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在包头医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下,在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统筹实施防控工作。  

根据具体的防控工作及工作职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 12个工作组。分别是:总协调组、宣传组、学生管理组、教职工管理组、物资保障组、教务管理组、安全保障组、附属医院医疗保障组、疾病疫情监控组、心理危机干预与咨询组、督查组、信息报送及消杀组。

三、重点区域的划分及密切接触者评估

(一)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人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重点区域进行管理。一般以一个或若干个宿舍、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同一栋楼等为单位。如果出现了学校传播疫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请上级设置隔离区域

(二)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与病例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与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过病人的人员,该病人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四、具体防控措施

(一)校区未发现病例。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校人员登记备案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各单位、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人,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养成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布就诊信息,帮助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4.疫区返校人员登记备案管理:要求从疫区返校人员应立即到疾病疫情监控组(校医院)进行登记,并到校医院进行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上报疫情疾病监控组,根据要求做好隔离防控工作及转诊工作。

5.环境卫生治理: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及时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校医院及疾病疫情监控组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及各类消毒用品。

(二)学校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包括上述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环境消毒。

1.组织动员:各单位、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人,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养成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布就诊信息,帮助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4.疫区返校人员登记备案管理:要求从疫区返校人员应立即到疾病疫情监控组(校医院)进行登记,并到校医院进行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上报疫情疾病监控组,根据要求做好隔离防控工作及转诊工作。

5.环境卫生治理: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及时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校医院及疾病疫情监控组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及各类消毒用品。

7.密切接触者管理:疾病疫情监控组(校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初查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校医院二楼及各学生宿舍楼预留房间做为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被观察者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至附属医院医疗保障组等准备工作。

8.环境消毒:信息报送及消杀组要做好病例宿舍、教学及实验楼、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防护工作,消毒液配比为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一次。

(三)学校传播疫情。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1.组织动员:各单位、各部门责任落实到人,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养成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全体师生员工发布就诊信息,帮助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4.疫区返校人员登记备案管理:要求从疫区返校人员应立即到疾病疫情监控组(校医院)进行登记,并到校医院进行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上报疫情疾病监控组,根据要求做好隔离防控工作及转诊工作。

5.环境卫生治理:各单位、各部门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及时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校医院及疾病疫情监控组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隔离衣、护目镜及各类消毒用品。

7.密切接触者管理:疾病疫情监控组(校医院)的医务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校医院及各学生宿舍楼预留房间作为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被观察者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至附属医院医疗保障组等准备工作。

8.环境消毒:信息报送及消杀组要做好病例宿舍、教学及实验楼、图书馆、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防护工作,消毒液配比为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一次。

9.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校区,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10.限制人员聚集:校区内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网吧等公共场所。

五、积极构筑防控屏障

(一)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积极有效的方法。

(二)切断传播途径:

1.对在医院实习的学生加强管理。

2.短期内集中发病病例较多的二级学院,请示主管领导后停课。

3.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传染病预防重点工作,保洁公司负责及时清整校园死角,清除蚊蝇滋生地,清除园林绿地、闲置空地、垃圾杂物,彻底消灭卫生死角。

4.强制性开窗通风,让教室、宿舍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5.鼓励学生适当室外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免疫力。

(三)隔离传染源:严格按照《传染病法》规定的隔离期实施病员规范隔离,复课时要有卫生部门(传染病医院)开据的病愈证明方可进校上课。

(四)校园安全管理处加强门卫值守:

1.未开学期间:封闭南门,人员从北门出入,并对入校的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检测,低于37.2℃的可进入学校;

2.开学后在疫情防控未完全解除期间:教职工从南北门均可进入,教工公寓居住人员一律从北门出入,学生不得离开校园。人员出入均须严格登记并检测体温,低于37.2℃的可进入学校。

(五)公共场所人员必须戴口罩防护。

(六)每天对公共场所,厕所、宿舍、餐厅、教室、图书馆等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处理。

(七)教室、宿舍、办公室、餐厅、图书馆等每天要开窗换气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八)教工公寓与学校要联防联控,保洁公司每日要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开关、垃圾桶周边等公共部分进行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彻底清理卫生死角。教职工要管控好自家宠物,不得在校园随便跑动。旧校区及财校家属区分别按照昆区和青山区对社区的要求进行防控。

(九)针对“返程潮”即将到来,没有去过疫区,没接触过感染的人,身体健康,体温正常,回程后也是健康的,不需要隔离;接触过疫区,要坚持医学观察,确保没有感染;如果已经感染,一定要严格做到两次病毒检测都是阴性后再返回。学校将对返程人员进行调查,防止病毒在学校的流行。

(十)上班后如何防控:

1.正确佩戴一次性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下车后,及时做好手消毒工作。

2.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办公区环境整洁,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用开水浸泡消毒。

5.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

6.下班时,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家后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试。居家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外出工作人员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公务用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试1次。乘车须佩戴口罩,车辆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9.后勤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0.公务来访人员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

11.传阅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2.座机电话每日用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3.防控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附件:1.教务管理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2.人事管理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3.学生管理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4.研究生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5.专家指导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6.心理危机干预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