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十三)
2002级的张建新一名来自呼和浩特市蒙中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工作15年以来始终以南丁格尔“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这句话为践行使命的支点,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视患者为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患者减轻痛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大批医务工作者肩负起驰援武汉一线的重任。生命重于泰山,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充分认识到了此次疫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毅然报名成为内蒙古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2020年1月28日下午,内蒙古首批驰援武汉医疗队踏上抗击疫情一线的征程,捍卫生命和健康之战已经打响,我坚信中国必胜、武汉必胜!我从主动请缨参战的那刻起,内心的思想防线早已筑牢,不打胜仗誓不还!
带着院领导的殷切嘱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这是一场“人民疫战”,每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为此次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是个护士也是女儿的妈妈、父母的女儿,申请到一线的时候我也做起了思想斗争,因为爱人也被派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年仅8岁孩子没人照看。我的母亲因患有胰腺结石多年身体一直不好,父亲也患有心脏病,公公胰腺癌于两年前去世了,留下孤苦伶仃的婆婆在老家也需要我们的照顾。疫情肆虐,作为医护人员,顾不了那么多,没有国泰民安哪有小家的幸福安康!冲锋号已然吹响,我义无反顾,情急之下把年迈的父亲接到家中照顾孩子。
来到沙洋快40多天的时间,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受病毒折磨的患者,还有摸不透规律的病毒,说不怕是假的,但不敢多想,最怕的就是找不到患者的血管增加病人的负担,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雾气打湿护目镜影响操作。在穿脱防护服时,更得一丝不苟,大脑时刻处于回放状态,一遍又一遍的回想着培训时的操作规程,提醒自己不能有丝毫差错,因为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增加感染的几率,我们是来与病毒打仗的,只能胜不能败!
我所在的科室是感染科三病区,共有21个床位,每天都住的满满的,有年轻人、老人、孩子,还有一些身体残疾的特殊患者。每天上班最先走进的是担心了一晚上的一位盲人阿姨的病房,她和我母亲是同龄人,年近花甲双目失明,慈眉善目的脸随着病痛的折磨变得扭曲,在陌生的环境中她正常的饮食都变得很困难,我尽可能多帮助她,把她当家人一样给她喂饭帮她护理,空闲的时候就陪她聊天唠家常。每天我快要下班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很焦虑,我知道那是她对我的依恋和不舍。一天她对我说:“谢谢你,我的内蒙姑娘,2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心里非常明白,没有你的精心照顾我恐怕早死了!疫情严重,你不顾个人安危从内蒙来到武汉疫区一线,真佩服你的勇气!”。听到这些我非常高兴,因为阿姨从一开始的极度恐慌情绪失控到慢慢接受配合治疗,现在更是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都是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她说无论今后的生活出现什么变故,好她都会勇敢面对,让我不要担心。看到这些得到救治的患者慢慢变得积极乐观,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由于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我经常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导致出现咽干咳嗽等不适症状,累到想哭,但只要想到我们英雄的国家这个坚强的后盾,看到患者渴望康复的眼神,想象疫情过后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就勇气倍增!“你是来救人的,赶快好起来!”我命令自己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坚决完成光荣的使命!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辛酸有痛苦,但始终不忘“白衣天使”这个称号,一定不辱使命,一切痛苦和困难在这里都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竭尽全力与武汉人民共克时艰,争取早日战胜疫情,胜利永远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人物(十四)
你们是白衣天使,心中满满的责任与使命。你们始终坚守初心,用你们的正直和善良救死扶伤。你们是英雄,却平凡地坚守在一线。2020年2月16日深夜,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需要10名护士派往湖北参加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医院迅速响应,顺利集结完成。2月17日这10名护士紧急去往前线参加救援。出征队员是:萨仁托亚、袁美琦、张春梅、杨颖、裴宪桐、李程、郭淑红、胡伊婧、王莹莹、巴音那。
他们是疫情发生时就主动上报请战书,现在需要去抗疫一线了,他们仍然坚持请战,没有退缩,勇往直前,你们是白衣天使的榜样。当国家有困难时,你们怀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冲在第一线。前一秒你们还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下一秒你们就要冲往前线参加战疫,此刻每一个人心中升起对你们的钦佩之心,面对危险,你们临危不惧,面对没有硝烟的战疫,你们像军人一样服从命令,面对生命危险,你们的责任和使命战胜了害怕恐惧,舍小家顾大家,你们想到的是奉献与牺牲。
2月17日上午,为了不影响大家出征,医院简短组织了援鄂护理团队欢送仪式。院领导表示你们作为医院援鄂第一批护理团队,前线的工作会很辛苦,也会很危险,但你们仍主动请缨参加,全院职工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前线,要听从指挥,你们是一个团队,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遇到困难集体解决,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身安全,都要健健康康的平安归来。出征人员代表萨仁托亚表示,我们有着使命和责任,当灾难来临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将义无反顾,我们将发挥中蒙医院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和职业精神,全力完成救治任务,平安归来。
2020年2月18日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援鄂医疗队10名护士抵达武汉后,被分配到武汉市肺科医院。经过三天的严格培训,正式开始了武汉肺科医院护理救治工作。医疗队10名护士分配到三个不同区域开展工作。张春梅、萨仁托亚、郭淑红、袁美琦在发热门诊,“重装上阵”后,因为防护用品比较厚,有时候要大声喊着询问病史。在治疗的同时,更多的是同时也在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王莹莹、杨颖、巴音那、李程分别负责不同的病区,早上按规范穿隔离衣,与其他老师一同进入病房,各自分管多位患者,每位患者都有多部输液,测血糖、肌肉针、雾化、血压、抽血等处置。每个人都是积极主动去做,配合的也都很好。胡伊婧、裴宪桐进驻重症医学科,6小时制值班,ICU设10张床,近满床状态。6小时下来,密集的输液、血滤,还有几乎所有能叫出名的管路、呼吸机辅助呼吸,反反复复的翻身、扣背、吸痰,采血气,做血气分析等操作,工作量非常大。接下来的每一天,对大家来说都是硬仗,裴宪桐说“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工作,很耗费体力,6个小时下来,浑身湿透”。有些刚进危重症病房的护士穿上防护服后,头晕的也有,呕吐的也有,但队员们表示一定会坚持,会竭尽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完成使命。
在家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个疫情有什么了解,大多数关于新冠的事情都是在新闻上看见的。当我真正深处武汉时,才真正了解了武汉的人。他们都很善良。今天我出发热门诊的时候,来了一位做检查的患者,他跟我说了好几句话,但是我听不懂,我就跟他说:“大爷您好!我是内蒙的,来武汉支援的,请您说普通话好吗?”大爷听说我是内蒙的很激动,说我们辛苦了,谢谢我们,我们来了他们就会好的快了。他所说的话让我很感动,其实我们没有做什么,真正辛苦的是武汉的人民和医护人员,他们可能会缺少东西,但是他们却给了我们充足的后勤保障,他们可能没有防护用品,却给了我们充足的防护用品。有时想想觉得挺惭愧的。我希望这场战疫早日结束,武汉早日恢复以往的勃勃生机。


人物(十五)
李文琴毕业于2005级包头医学院护理系。现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肛肠科护士长。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蔓延祖国大地。因疫情严峻,国家号召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驰援湖北。在此危难之际,放下家庭,"舍小家顾大家"放下丈夫的关心、孩子的不舍、老人的担心,于2月4日早6点出发了,带领这一个85后,3个90后背上行囊踏上援鄂之路,并担任着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第一批援鄂护理队小队长。当时自己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在完成救治患者任务的同时把四名队友平平安安的带回来。
在2月4日晚上6:00飞机落地了,当时我们不知道我们去驰援具体医疗机构是那,等待来的是接我们去驻地的是公交车,我们坐着公交车都沉默了,马路上寥寥无几的几个车行驶着。曾经繁华,车水马龙生龙活虎的美丽城市变得萧条了,被黑色的夜晚吞没着,武汉真的病了。我们来到武汉的江汉区,疫情心脏部位。我们工作地点是武汉江汉方舱医院,是投入最早,床位最多、收治患者最多的方舱医院。通过紧急培训一天后我们上岗了。自己尽最大能力在工作中,生活中,保护队友、鼓励队友,关心队员,做好队友心中"李姐、李护"。做好在危险的岗位冲到最前面,如咽拭子采集、血标本的采集,职业危险高的都抢在前面干。在日常发药、各项护理操作等等都准确无误的执行落实到每一位患者中。
对有情绪的患者给予耐心的解释,心理安慰,生活上提供最大帮助。受到患者一致好评!在这场战疫中,我们也结识了不少并肩作战新队友共同完成救治任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脸上口罩的印记,额头后背的汗水,换来了患者的康复,我们值了!
于3月9日下午江汉方舱医院以零感染、零死亡的好成绩休舱了,我们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于3月18日,我们接到命令返程了。我们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给包头父老乡亲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此刻自己心落地了,我们五人平安归来。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祝愿疫情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