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阿古拉走进课堂为23级中医班同学讲授题为《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形势与政策课。这堂课不仅是一次国家教育战略的深度解读,更是一场为中医传承者量身定制的时代赋能。
阿书记的讲授高屋建瓴,以详实数据与鲜活案例为经纬,清晰勾勒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壮阔征程。他特别指出,在从“大”到“强”的关键跃升期,医学教育被置于国家教育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在“新医科”建设的宏伟蓝图下,中医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教育模式的守正创新、学科体系的深度优化以及中医药拔尖人才的系统化培养,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教育的‘强’,核心在于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的跃升,”阿古拉书记强调,“这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中医人才,必须既能深研典籍、传承古法,又能拥抱科技、融通前沿,真正具备解决时代健康课题的核心能力。”
阿书记并未回避当前挑战,他深刻剖析了优质资源分布、评价体系改革等关键问题,尤其点明中医药教育在彰显特色、强化经典功底及推动创造性转化方面仍需突破的瓶颈。面对台下未来中医事业的生力军,他语重心长:“2030年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你们正是中坚力量!中医药振兴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要求你们不仅成为医术精湛的良医,更要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征程中的探路者与答卷人。”他鼓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需求:“精研《黄帝内经》的奥义,与探索人工智能在舌诊脉象分析中的应用,本质上都是你们这一代中医人回应时代命题的必经路径。”
为了让国家战略真正融入医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阿古拉书记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引:固本培元,筑牢经典根基:他重申《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的不可替代性,要求大家敬畏经典、吃透经典,将其视为临床思维的“源头活水”。
交叉融合,勇拓前沿“经络”:鼓励同学们积极关注智能中医诊断设备、大数据驱动的经方研究等交叉领域,利用学校新建的“中医智能技术与转化实验室”等平台,在传承中勇闯新知。
早临证、多实践:学校将持续深化与附属医院、社区中医馆的合作,通过“名医工作室跟诊计划”及“床边教学强化周”等机制,确保同学在扎实理论基础上,早临床、反复临床,锤炼真本领。使命驱动,心怀苍生:反复叮嘱大家铭记“大医精诚”古训,将对人民健康的高度责任感内化为精进不休的永恒动力。
距离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仅有五年,阿古拉书记的这堂课,在中医专业学子心中深植了双重信念:教育强国的宏大叙事正具体而微地书写在每一次望闻问切的凝神专注里,熔铸于每一味古方新用的创新探索中。当教育强国的号角响彻神州,新一代中医人已从这间教室出发,肩负起以仁心守护生命、以创新激活传统的双重使命——在时代的银针与艾火之间,他们将亲手灸热属于这个民族健康未来的壮阔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