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医一附院张昕:守医者初心 护人民健康

时间:2022-10-11   编辑:党委统战部   点击:[]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近日,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表彰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授予全区200个集体“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300名个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文简称“包医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昕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南征北战  “疫”无反顾

深秋已至,寒意渐浓。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平日的宁静,牵动着全市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

自从疫情发生后,包医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昕再次开启“白+黑”连轴转模式。“我负责医院的疫情防控、包括院内感染、预检分诊、核酸采集、检测,防疫物资储备等工作,责任重大。”

从满洲里到上海,过去的一年中,张昕为抗击疫情南征北战,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传递的是信心与力量、守护的是生命与希望。

2021年12月,满洲里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我愿意带领我院医疗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驰援满洲里市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当好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战疫的‘先锋军’。”12月2日,在出征仪式上,包医一附院援助满洲里医疗队领队张昕作出铮铮誓言。

“我们到达时,正是满洲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单日新增91个病例,到达以后立即接管病患的救治工作,病区57名队员分为医疗组、护理组、院感消杀组。”张昕回忆到,“一条心,一股劲!通过28天的日夜奋战成功救治了39名新冠肺炎患者。看着一位位患者陆续挥手与我们告别痊愈出院,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曾几何时,全国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谱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互助的佳话;2022年4月,在上海抗疫最艰难、最紧急的时刻,2022年4月26日,张昕率领着内蒙古援沪医疗队包头市分队299名队员逆行出征,驰援上海。

4月30日凌晨四点,医疗队进驻上海浦东张江方舱医院,5月7日,转战上海览海康复医院……“满洲里疫情的传播病毒是德尔塔,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病毒是奥密克戎,病毒的差别决定了上海战役更艰巨。满洲里定点医院总共收治患者500余人,而在上海张江方舱医院,有时一天最多收治患者人数就高达1500人,工作量非常大。”张昕回忆到。

但,最艰难的并不是高强度、高度紧张的工作,而是下班后与家人通话时手机那端孩子的哭喊,一声声“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张昕如刀子割在心口,只能强忍泪水和她解释:“妈妈是医生,这里有很多小朋友生病了,他们很难受,等妈妈把他们治疗好了就能回家了。”后来女儿慢慢理解了她的工作,有时还和她说,“妈妈,我将来也要当一名医生,和你一起消灭病毒!”那一刻,她觉得充满力量。

在上海一线的30个日夜里,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核酸采集近8000例、收治方舱患者330人、管理定点医院患者352人的重任,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预期目标。有一位患者出院的时候激动地握着张昕的手对她说,“隔着防护服,虽然我不知道你的长相,但我知道你们是最美的,感谢包头医疗队。”

去时无畏,归来无恙,张昕和战友们一道坚定与上海人民守望相助,奋力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再次唱响蒙沪两地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时代凯歌。

医路漫漫  初心不改

走路很快,身姿挺拔,永远都是神采奕奕。无论在诊室,还是病房里,张昕都让自己时刻处在最佳状态。除了包医一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她的另外身份是心内科主任医师、包头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拥有多重身份,这意味着多重职责和重任在肩。

2008年,张昕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工作。2009年2月,来到包医一附院工作,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

从医,像一场修行,道阻且长。十余年来,张昕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时刻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患者的健康作为第一目标,把患者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

魏女士因心脏杂音入院,杂音随体位变化,时有时无,多次彩超未发现异常,张昕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可能是瓣膜部位的肿瘤,最终协和医院的诊断证实了张昕的判断:魏女士被确诊为二尖瓣淋巴管瘤。“协和医院建院以来,也仅有50例这样的患者,好在经过外科手术魏女士最终痊愈。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患者及时得到正确救治,从而挽回更多患者的生命。”

截至目前,张昕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近10项,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30余篇。工作以来,她被评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一层次)”,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被包头市卫生局评为“名医后备培养对象”,并因此获得资助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Medstar Heart Institude 访问学习;2012被包头市团委评为“十大优秀青年”,是包头市“5521创新团队”的核心人员,被包头医学院评为“科技先进个人”及“三育人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张昕始终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各族群众减轻疾病痛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张昕牢固树立和践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并将之根植于心,始终能够时时处处自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关心和团结各民族干部群众。

特别是2020年6月担任副院长以来,张昕关心关爱各民族同事、学生,注意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并把党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拓宽网络教育的新空间,重视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临床学生的管理,为医院建设注入民族团结进步新动能。

心系群众  赤诚为民

“谢谢张院长,我父亲现在都能下地干农活了。”患者赵大爷的家属一见到张昕就连连道谢。

“还是要好好养着,不要着急干活。”在固阳县银号乡义诊现场,张昕一边跟赵大爷唠着家常,一边为他检查恢复情况。

赵大爷患有心脏疾病10余年,多方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经过张昕诊断及细致的药物治疗后,赵大爷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让他重回正常生活。像赵大爷这样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患者还有不少。

包医一附院作为内蒙古三甲医院之一,还承担着我市医疗对口帮扶的重任。“医院重点通过资金资助、设备捐助、基层培训、定期义诊、贫困减免等方式对口帮扶基层贫困地区。”张昕表示,“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脸上绽放的笑容时,那种喜悦感无法言语。”

为此,张昕秉承着“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充分利用医院的优质医疗条件、医疗专家的技术优势及教学经验和科研特长,深入萨拉齐、美岱召、固阳县医院、固阳县银号乡、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等地开展医疗帮扶,服务各族群众,为他们减轻病痛的同时,有效助力当地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力争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日常工作中,张昕积极发挥一名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为缓解患者看病难题,张昕带领信息管理科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完善科学化、人性化的就诊流程,使患者少跑路,享受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言行;没有惊人之举,只有忙碌的身影,张昕用铮铮誓言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坦荡人生。“无论到什么时候,医生都是我最重要的身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健康包头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石泰峰: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统战力量
下一条:自治区党委统战工作会议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 孙绍骋讲话 王莉霞主持

关闭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     蒙ICP备1400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