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包头医学院2023年校园运动会——... 10/30
包头医学院校园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10/30
关于举办包头医学院第三届本科高... 10/23
包头医学院2023年校园运动会田径... 04/14
关于报送2023年度进修访学需求计... 03/09
运动康复学院2022年家庭经济困难... 09/14
包头医学院聚力战“疫”线上运动... 03/30
公示 11/26
 
  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之窗 > 正文
 
2018年两会修改宪法主要内容 新宪法修正案全文深度解读
2018年12月14日 12:47      浏览:

2018年两会修改宪法主要内容 新宪法修正案全文深度解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制定新规范,才能拥有持久生命力。1982年宪法实施后,我国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

修改宪法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这次修改宪法的塬则是: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确保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四,坚持对宪法做部分修改、不做大改的塬则,做到既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宪法法律的发展规律,确保宪法的延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311日第十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叁十二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叁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叁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叁十叁条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叁十四条 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第叁十五条 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塬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自然段相应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中国的前途是同世界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塬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发展中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

第叁十六条 宪法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叁十七条 宪法第叁条第叁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叁十八条 宪法第四条第一款中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第叁十九条 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款相应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第四十条 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叁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第四十一条 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

第四十二条 宪法第六十叁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中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四项、第五项相应改为第五项、第六项。

第四十叁条 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第四十四条 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项至第二十一项相应改为第十二项至第二十二项。

宪法第七十条第一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第四十五条 宪法第七十九条第叁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第四十六条 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第八项“()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第四十七条 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第四十八条 宪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四十九条 宪法第一百零叁条第叁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第五十条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这一条相应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

第五十一条 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

第五十二条 宪法第叁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叁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内容如下: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第一百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任,

                                                                                                                                                          副主任若干人,

                                                                                                                                                      委员若干人。

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第七节相应改为第八节,第一百二十叁条至第一百叁十八条相应改为第一百二十八条至第一百四十叁条。

 

 

网站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须注明本文出处,违者必究

 

四川教育网 | 浙江教育网 | 广东省教育厅 | 江苏教育 | 山东教育信息网 | 河北教育信息网 | 辽宁教育信息网 | 辽宁教育热线 | 吉林教育信息网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