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问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学深悟透其中蕴含的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相结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建设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文化传播项目,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适应新形势,注重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推进理念、手段、方法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创新载体方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不断巩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良好局面。扎实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民族工作,该做的工作要坚决有力推进,不能做的事情要旗帜鲜明抵制,坚决同一切动摇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言行作斗争。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历史研究,着力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伟大历程的内蒙古故事,加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传播推广,在城乡建设规划、园林景观、地标建筑、广告标牌、重大活动中广泛使用,推动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善于运用网络传媒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润物细无声”中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在新征程上书写好内蒙古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