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结合“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新医科建设,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落实到办实事开新局中,出台《全面加强新医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切实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开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新局面,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方案》的出台是为进一步落实《包头医学院加快“新医科”建设的意见》,以提升学生执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提升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方案》共提出了八条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以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晓度。二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梳理完善并严格执行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宣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宣讲教育活动,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为教师制定可行性发展规划,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助教制;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将教学工作的质与量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临床教师为本科生授课,落实临床教师脱产带教或增设教学假等措施,并逐步在各临床医学院推行临床教师专业职称评聘、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师带教数量、质量挂钩机制。四是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做好专业负责人遴选;开展校内专业认证和评估,重点对参与专业认证的护理学、中医学、药学、口腔医学等8个专业开展校内认证;构建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放射医学等临床医学类专业,深化“院院合一”教学管理模式综合改革,其它学科类专业围绕增强就业竞争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构建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新机制;全面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是推进课程建设。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全面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深入推进“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等”五类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推进课程教学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为执业资格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推进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坚持五育并举,教师全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六是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课程考核方案;开展考试改革;推进生物医学课程综合考核和相关专业水平测试工作,临床医学类专业试行生物医学课程综合考核,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和中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工作。七是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专业教育,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相关课程建设;启动本科生导师制;梳理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学风建设各项制度,增强制度执行力,在学生中开展“不带手机进课堂”“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承诺书”“诚信考试”等活动;严格落实学业警示制度;营造氛围,推进学风建设进宿舍、辅导员管理、服务进宿舍制度;整合资源,发挥“易班”新媒介引领作用,积极营造线上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将“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四、六级通过率,执业医师通过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率”五项量化指标作为考核各部门学风建设成效的指标;抓好毕业生就业调查工作,为客观评价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依据。八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质量监控管理,明确质量监控内容和责任;丰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加强日常教学督导和评教、评学、评管工作,对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控,逐步形成闭环控制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保障质量监控效果。
《方案》还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方案》还提出通过全面加强新医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十四五”期间的学校专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建成10个以上国家或自治区一流专业;学校一流课程建设取得明显成绩,建成30门以上国家或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学生执业资格考试成绩明显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口腔、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在保证现有通过率的基础上,实现有所提升。学校还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加强新医科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