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查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办实事”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开展“三问活动”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局,做好谋划部署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紧扣“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将“三问”活动作为“我为师生办实事”第一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40条,并就制约学院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广大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对照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医科发展的要求,立足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局,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5大项、具体事项12项任务清单,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人、推进措施及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针对性对办实事项目进行师生满意度调查,检验工作成效,为整改提供参考。
二、抓实抓细办实事,强化落实见成效
(一)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助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及课程建设水平。学院通过积极帮助教师对接动画制作公司以及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微课制作水平;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课程思政理念、方法、设计与实施工作坊”,开拓教师的思路,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同时,邀请学校师资培训专家以及各级各类比赛获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搭建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建设基础医学与法医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积累课程思政资源;举办“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教。目前已有3门课程获批首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课程被学校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两名教师分获自治区首届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二等奖。对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及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以赛促建的举措和推行课程建设相关教育培训举措的满意度均为100%;对学院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经验分享活动满意度为96.88%。
(二)聚焦优质科研平台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科学研究环境
1.凝练和优化学科研究方向,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形成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学院以新增基础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建设为抓手,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打造特色优势创新团队。学院将11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练为8个,组建了由50位教师组成的8个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定期召开学术沙龙,交流学术思想,汇集学术智慧,凝聚学术力量,力争打造能够引领基础医学学科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同时学院以重点学科带动其它学科协同发展,以加强基础与临床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学科融合,以加强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建设,实现科研平台共享。
2.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的合作与交流。学院积极采取措施,已与1个国内高水平实验室达成合作,以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方式开展课题合作和学术交流。此外,学院邀请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当前研究热点等方面的学术讲座,帮助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能力和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提高,3名学生毕业论文被评为包头医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名学生考取了天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日本岛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博士研究生。科研成果有所增加。学院教师获批国自然1项、内自然21项,获包头市青年创新人才1项、校内博士启动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19篇、核心期刊20篇、国家级论文45篇;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三)聚焦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注重加强辅导员、专业教师关于创新创业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以第二课堂为抓手,组织教研室及实验室开展学科竞赛。鼓励研究生导师吸纳本科生进课题组。学院教师共指导全校各专业学生“花蕾计划”立项27项,“自治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1项。通过第二课堂举办13次学科技能竞赛,6件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分区赛)”,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和优秀奖3项,其中一项作品获全国决赛金奖。对学院推出创新工作支持度和学院举办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举措满意度均为100%。
(四)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行动”
1.精准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根据法医专业就业特点,邀请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往届毕业生为学生进行法医学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的专题讲座4次,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选择、职业发展、专业前景、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方面存在的困惑。
2.与用人单位对接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邀请牡丹江市法医技术鉴定中心负责人来我院进行人才招聘宣讲,使学生面对面了解就业单位基本情况及用人信息。联系多家单位参加学校网络招聘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3.落实就业精准帮扶机制。采用包联机制,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分别对接法医专业本科学生,研究生导师包联研究生,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意愿,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及咨询服务。下半年,摸排2022届毕业生考研、就业意向,为考研学生创建课程辅导平台,由学院教师为学生集中进行基础医学课程和法医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助力学生考研。同时掌握学生就业意向,为下一步就业工作的推进打好基础。2021届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往年的有了较大提高,研究生就业率达100%。
(五)聚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参加学科竞赛
将创新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鼓励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工作,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法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中,2项作品获国家级优秀奖,1项作品获校级二等奖,2项作品获校级三等奖。
(六)聚焦大学生管理服务,提升管理质量
1.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学院重点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为目标,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正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活动倡学风,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制定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学风建设制度,建立了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进课堂、进宿舍制度,举办学习经验交流分享讲座、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后进生座谈会、加强对警示学生帮扶等学风建设举措。通过建设学生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落实渠道顺畅。采取措施帮助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对采取的各项举措满意度都基本达到了100%。
2.推出线上请销微信小程序--“班级魔方”,让数据“多跑路”、学生“少跑腿”,极大提升学生办事效率。
三、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党总支担负“我为师生办实事”主体责任,牢记为民初心,办实事厚植师生情怀,始终把“学做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狠抓落实、迎难而上,着力解决师生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升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院列出的“办实事”任务清单中的具体事项,目前已100%完成。今后将继续坚持广听意见、集体谋划、多方论证、勇于探索的原则,推进“三问活动”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时强化领导的责任担当,加强各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