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在“三问”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党委的问题清单,在如何提高学生执业医师通过率、就业率、考研率等方面下功夫,想实招。
一、围绕发展出实招、办实事
1.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2021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用于支持预防医学医学类专业建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医学类专业建设和新增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建设,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录制加工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8门课试题库建设,推进所有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和国内其他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
2、开展学生管理服务体制行动。一是实行院领导带班制,发挥对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二是开展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共建活动,与6个旗县区等疾控中心签署了“公共卫生学院支医送健康基层行”活动协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三是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4名同学联系勤工助学岗位,为9名同学申请了临时困难补助,积极联系社会资源为3名学生进行每月300元的资助直到毕业。四是制定提高公共卫生执业医师通过率方案,完成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和“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预防医学赛道比赛”组织与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执业能力和执业医师通过率,五是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疫情防控。组织教师、研究生分批次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备战疫情防控;在医院实习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医院的志愿服务中,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
3、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安排领导班子和相关教师对毕业生班级和学生一对一进行包联和就业地区进行包片及就业指导,建立学院领导包联班级制度,建立毕业班级微信群,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研究生导师积极帮助、支持研究生进行就业。开展毕业生就业讲座,与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举办毕业班学生毕业实习、考研、就业专题动员大会,邀请就业单位开展就业宣讲,实地与就业单位座谈,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早对2022届毕业生进行就业工作部署。
4、开展师资队伍管理服务提质行动。组织选派13名非医学背景教师参加了学校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升专项培训。选派一名教师在包头市疾控中心挂职培养。举办全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邀请专家指导教师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完成对教师流调等疫情防控知识、技术培训。
5、建设优质科研平台,营造良好科学研究环境。凝练出6个明确的学科方向,确定学科负责人,制定每个学科方向目标和任务。各学科团队或个人与自治区CDC相关所科室建立了合作关系,由自治区CDC牵头、学院作为参与单位的自治区鼠疫防控重大科技专项获批,获得横向经费80万元。与南京医科大学深化合作,共建卫生毒理学与相关学科平台,并开展学术交流3次,提升学院各相关学科团队、个人开展科研的能力,促进了学科发展。召开2021年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学术论坛,承办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卫生毒理分会暨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2021年会,为提升学科建设搭建良好平台。
二、提前谋划抓落实、见实效
1、为应对疫情和“互联网+教育”超前布局,不断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丰富线上教学实践硕果。面对疫情常态化,随时可以开展高质量线上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果线上综合评价。
2、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人数增加,实习基地无法解决学生住宿的突出问题,通过与中国CDC、赤峰市CDC、鄂尔多斯市CDC等基地积极沟通,解决了32名学生的住宿问题,解除学生的最大担忧。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解决学生学业的后顾之忧。
3、针对毕业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学院举办多元化促就业活动,通过持续追踪,切实促进学生实习、考研与就业工作。毕业班学生对于实习、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认识更加清晰,提前做好准备。
4、鼓励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加各项培训,通过制度保障、培训学习、院内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5、凝练和优化学科研究方向,促进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形成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积极拓展合作业务,建立日常工作机制。
三、抓实党建强担当、践承诺
学院强化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进干部履职尽责、党员承诺践诺、“我帮你”志愿服务活动。
学院党委发挥主体责任,认真部署落实“三问活动”,及时跟踪“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实情况。各位党委委员主动担起责任走在前、作表率,带头深入师生搞调研、听民声,带头帮助师生解难题、做好事。履职尽责,点对点承担起就业重责。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扫雪、清扫校园、深入神龙社区开展食品营养安全科普等活动,发挥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困难事、烦心事,增强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今后工作中,公共卫生学院将在校党委领导下,持续追踪改进“三问活动”和“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成效。对于学科发展不平衡和就业难等问题,将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口帮扶相关学科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统计学、营养学等学科专业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外出进修,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专业教师成长与发展。重视就业工作,拓展就业资源,持续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通过深化改革措施,多点触发、多元融合,实现公共卫生学院十四五事业健康发展,为把学校建成区域性一流医学院校和高水平的区域性医疗、教学中心贡献公共卫生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