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我校广大教师将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善用抗疫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结合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升高校课程思政针对性与亲和力,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官微联合教务处对我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进行推送,展示我校广大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今天推出第七期:弘扬科学精神 坚守医者仁心——《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案例。
教师简介:
杜燕,硕士,药学院讲师,主要承担《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曾获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讲师及以下组一等奖、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称号、雨课堂智慧教学案例一等奖。《基础化学》课程及团队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级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名师团队、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等荣誉。

教学设计:
《基础化学》是医学生从了解无生命化合物转向学习生命体生理活动的启蒙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传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强化责任担当与使命情怀,坚定战略自信与民族复兴。本课程结合化学发展史挖掘思政元素,使其“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地融入基础化学的线上、线下教学中,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深化“化学+医学”教学创新,立足化学问题开展“熵与生命”的交互讨论,教育和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护佑生命的尊严;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推送“化学@科普、化学@医学、化学@人物”等图文内容,开展“如何实现‘双碳’目标”的课堂互动和“浅谈碳中和”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认知“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倡导做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课程思政目标:
知识认知目标:增强学生对国内外知名化学家的人生履历、科研成果和价值意义的认知,夯实学生对熵增原理、热力学定律等化学基本理论知识。
内化认同目标:引导学生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肩负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加强战略思维、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
外化践行目标: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坚持务实和创新;培育学生人文情怀,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用“换位思考”铸就和谐医患关系。
课程设计:
(一)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医学事业接班人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与滋养。聚焦“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是《基础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主线,基于课程知识点讲述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医学生树立优良学风,坚守“救死扶伤,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初心,践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事迹中不乏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以及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基础化学》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推送以及指导学生创作科普视频等形式,讲述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相关领域的贡献,引导学生始终秉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争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事业接班人。

为了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感悟化成追求卓越的动力,充分展示大学生的创作能力,本课程开展了“诺贝尔化学奖科普视频创作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80余件,经过初评26件作品进入决赛环节,以下为活动征集令和优秀作品节选。

(二)探讨熵增与生命,书写医学生情怀
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辩证看待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职业价值观。医学生因其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开展生命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也是《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之处。《基础化学》的熵增原理与生命历程具有一致性,课堂内外带领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死亡,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知发表感想及互评,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浅谈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是《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新焦点,既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又给予学生看待能源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新视角。让学生思考1kWh电能做什么,需要多少吨标煤,用化学原理计算会产生多少吨CO2,深入了解“碳排放”。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碳中和目标上所设定的年限,让学生体会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从化学物质循环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端以及“碳负、碳汇”等方面思考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课后进行知识拓展性的讨论。
展望:
《基础化学》课程组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化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的发展优势,为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成员:杜燕、白迎春、杨美青、樊丽雅、王启、刘广达、姜树源、周红兵
指导教师:石松利、程向晖
(教务处 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