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团队带头人主要业绩简介和照片;
团队带头人为潘桂兰,硕士研究生导师,生理学三级教授。已从事生理学教学科研工作35年。现任包头医学院基础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兼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带头人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长期致力于本团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团队成员知识、经验、技能等的不断增长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升。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连续担任第22届(2006)、第23届(2010)中国生理学会理事(内蒙仅1人),中国心功能学会常委,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获得自治区第五届高校教学名师,自治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包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等荣誉。并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硕士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等。
曾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内蒙古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2项,主持完成包头医学院教学研究课题5项,自研项目2项。已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5篇,获内蒙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3项。主编或参编《生理学》、《大学生理学》、《生理学实验指导》、《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指导》、《生理学导学应试指南》、《基础医学实验教程》、《基础医学课程双语教材》、《基础医学课程同步学习精要》、《内分泌生殖生理学实验技术方法及其进展》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0余部。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已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主持或参与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科研课题10余项,分别于1997、2002、2006、2009年获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1998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知识分子优秀成果奖;200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2011年和2013年指导本科学生参加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自治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学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带头人:潘桂兰 成员:陈晓东、庞东卫、石瑞丽、马宝慧、吕 军、唐烨霞、时静华、常燕琴、齐瑞芳、王立军
2009年生理学学科荣获首批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为提升我校生理学学科品牌,促进学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生理学教研室始建于1958年,生理学学科和课程建设与发展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我们始终传承“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和“注重教学质量,注重师资培养,注重科研教学并重,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教研室形成了团结和谐的环境,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先争优的教学科研氛围以及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特别是近20年,我们不断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完善师资培养措施,努力进行教材建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使本学科的各项工作不断得到积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生理学》在2005年获首批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2010年又获首批优质精品课程。2012年《麻醉生理学》又获自治区精品课程,本学科具有了两门自治区精品课程。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包头市“学习型先进班组”;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已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完成省级教学研究课题2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近10项。主编或参编教材30余部,获国家级精品教材奖1部。获内蒙古自治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自治区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6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课件竞赛一等奖1项,2007年获教育部高等院校课件竞赛优秀奖2项,在学校历届讲课比赛和课件竞赛中,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完成国家、省、市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包头市科技进步奖6项。获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近二百篇。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前提,团队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生理学学科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始终坚持送出去重点培训和教研室长期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本学科现有教师11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讲师2名,高级实验师1名。有博士2名,硕士6名。硕士生导师5名。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教坛新秀1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自治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包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1名。
为顺应教育模式的改革,本学科利用现代多媒体综合手段,改革生理学教学模式,特别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考试方式作了一些改革探索。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了一套集图文及动画影片为一体的完整的互动式、辞典式生理学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以Authorware为多媒体平台,利用Flash MX制作动画影片,将文字、图片及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和特点就在于能使被展示的内容“动”起来,不仅是文字的运动,更主要的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影片进行演示。动态图像是多媒体中的一项重要元素,运动的物体有更强的视觉效果,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用动画表现文字内容会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使授课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将教师课件、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文献等在“生理教学网”上网免费开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更便于学生学习。
在我院2003、2004、2005、2006、2007级本科学生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连续组织了五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别开生面的生理学知识竞赛,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称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娱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生理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课学生不仅学习和掌握各种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教研室在学生生理学实验中开设实验设计课已经十几年。在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实验设计课不断摸索、总结和改进,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认为,这样的实验设计课比按“实验指导”做印象更深刻,更有意义,不但对书本知识理解更深了,更大的收获是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对学生是一种尝试,给了学生一份压力和动力,从这种主动学习方式中 锻炼了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整体思维的过程,增强了学习兴趣,了解了一些科研工作的艰辛与乐趣,懂得了科学实验的成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挑战困难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耐心。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改革现行的考试模式,建立一种有利于发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考试制度至关重要,使考试成绩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我们采取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时的压力和负担。
1)、平时考察与考试相结合,阶段测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打破笔试的模式,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及计算机人-机对答的方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给学生以真实客观地评价。并有效地遏制了考试作弊的恶习。
2)、开辟第二课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组织了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生理学知识竞赛,使学生在娱乐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竞赛的同学还能得到奖励加分。
3)、加大实验设计的改革力度: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我室已开展多年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
1)、陈晓东,《生理学互动式、辞典式影音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
2)、潘桂兰,《利用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3)、陈晓东获内蒙自治区首届高校课件竞赛一等奖,包头医学院课件竞赛一等奖,2006年。
4)、潘桂兰,《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5)、陈晓东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理科组优秀奖,2007年
6)、唐晔霞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理科组优秀奖,2007年
7)、潘桂兰《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指导》获内蒙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8)、潘桂兰《团结奋进教书育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获内蒙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
9)、潘桂兰《高等医学院校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三合一”教改的探索》内蒙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10)、潘桂兰《改革传统考试方式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获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年。
11)、潘桂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
12)、陈晓东《生理学理论、实验教学及课程评价一体化的多媒体模式
13)、潘桂兰《整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机能实验开出综合实验尝试》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
14)、潘桂兰《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15)、潘桂兰《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1996年。
16)、潘桂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的职责》获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