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校2011年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

2013-12-27 00:00  点击:[]

1、团队带头人主要业绩简介和照片;

杨玉梅,女,1959年9月出生,汉族,安徽省亳县人,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本科毕业于内蒙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1995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系心血管药理专业。1982年2月参加工作,在包头医学院任教至今。自治区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标兵,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包头市“5512工程”领军人才,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治区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现任包头医学院药学院院长,社会兼职有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神经药理专业委员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中蒙医药工程协会理事、内蒙古药品学会常务理事、包头市药品学会副理事长、包头市蒙医药学会副会长等。

研究方向为心血管药理和中蒙药药理,其领导的“蒙药基源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团队”为 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其他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培养青年教师、实习生及研究生30余名,在国家和省级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30余篇,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自治区医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主讲本、专科生的《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拉丁语》及研究生的《临床药理学》等课程。担任主编的教材2部,担任副主编的教材3部,参编教材9部,并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百姓合理用药一册通晓》丛书中担任《新生儿合理用药一册通晓》的主编,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编写的《2010-2011药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担任《民族药药理学发展研究》的主编。主持进行的《多媒体技术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改革课题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动态、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容易而富有情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获2004年度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进行的《BT87-III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教学改革课题则是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自编的《药物对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填补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血液和造血系统”方面药理实验的空白,其成果获2004年度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全区首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第一参与人进行的《高等医学院校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三合一”教学改革的探索》的教学改革获得2000年度内蒙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主要参与人进行的《以整体教学方法为模式,在机能实验学中开出综合实验的尝试》教学改革获2004年度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改革《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立项资助;主持进行的药学教育改革研究课题《药学专业“一体化、阶梯式、 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获得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药学教育研究会的立项资助。2001年-2010年,一直担任药理教研室主任。多年来,抓人才培养,抓教学质量,抓学科建设,对青年教师关心关爱,严格要求,努力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师德和职业道德,使药理教学团队成为了一个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团结奋进的团队。其担任课程组长的《药理学课程》为内蒙自治区精品课程,担任学科带头人的《药理学科》为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培育学科,担任团队带头人的《药理学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2、团队主要成员构成和集体照;

我校药理学教学团队最初来源于我院药理教研室。该教研室创建于1958年,是我校一直以来师资力量、教学、科研实力最强的教研室之一。著名的药理学教授杨煜荣、石山曾任药理教研室的正、副主任,且于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药理学科被确定为包头医学院的重点学科,药理学课程被评为包头医学院精品课程。2006年3月,包头医学院成立药学院,原有药理教研室分为了基础学院所属的药理教研室和药学院所属的临床药学教研室两部分,共同承担全校的药理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共同组成了现有的药理学教学团队,时任药学院院长、兼任基础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的杨玉梅教授直接负责该教学团队的工作。2006年,药理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2007年,药理学科被确定为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药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团队设置特色

1)、教学团队中人员学历层次高,形成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药理教学团队现有教师12人,其中硕士学位获得者9名,博士1名,学历层次高。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4人,助教3人,职称结构合理。50岁以上的2人,35岁以上的4人,35岁以下的6人,最大年龄53岁,最小年龄30岁,平均年龄34岁,年龄结构合理。教师中2人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2人毕业于包头医学院,3人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1人毕业于内蒙古大学,1人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1人毕业于东南大学,1人毕业于遵义医学院;本科专业背景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和生物学,学缘结构合理。

2)、教学团队注重自身建设,教学效果好,科研实力强。团队多年来一直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近年来,药理学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进行了药理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通过提高学生对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方法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搞好实验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渠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团队先后主编或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0余部,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并建立了本科各专业的药理学试题库。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是教研室的优良传统。团队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形成了心血管药理与中蒙药药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肝脏分子药理学、磁生物与神经药理学、免疫药理学等研究方向,并把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知识,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自治区、包头市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0项,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团队所属的心血管研究室和磁生物研究室享誉区内外,是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团队承担的药理学课程和麻醉药理学课程均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团队中的药理学科和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均为2011年度包头医学院重点学科,团队带头人杨玉梅教授领导的“蒙药基源与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团队”和团队主要成员薛永志教授领导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肝脏分子药理学研究团队”均为 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

3、团队主要业绩

创新性改革措施

1).不断改进教学手段。药理学的许多内容极为抽象、复杂,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针对药理学的内容特点,药理学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大胆地将适合于药理学教学特点各类现代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把许多类似于药物构效关系、作用机理及典型的临床病例等抽象、难懂的内容编制成动画、图片或实录图像,十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许多复杂、抽象不便于讲述清楚的内容变得直观明了,易于理解而富有情趣。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药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也能增加学生对临床疾病的感性认识,克服过去那种理论与实际脱节,未见病先讲药的“纸上谈兵”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由于成效显著,此教学改革项目获2004年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不断改进课件的制作水平和知识的呈现形式。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制作嵌入声音的PPT动画,图表,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改进知识呈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知识的趣味性。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近年来,药理学教学团队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的“主题导向学习法”(即Subject-based learning,SBL)而言的。PBL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该教改项目,于2003年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经过5年多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已于2008年结题,并通过鉴定,现仍在进一步实践和完善中。

3).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药理学教学团队的另一项教改课题是 “SGD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SGD教学法”即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其特征是“学”在“导”前,其本质是“教法”来自“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自学为主,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又尽量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间可相互置疑、相互补充,教师给予适当而必要的引导;在教学关系上看,学是主体和本体,导是辅佐和条件,教服务于学。通过实践,真正实现了药理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学科任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减少了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现了 “理论-实践-理论”两次飞跃,提高了教学效果。该项目也立项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课题”,并已在麻醉药理学课程中成功实践。

实验教学改革

1)、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是药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改革是药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药理教学团队十分重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

(1)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分析式和启发式。实验教学中,团队成员非常重视对实验内容的分析,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尤其对于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关键步骤和难点都要做认真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各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不断增加设计性、半设计性实验内容。对于设计性实验,团队成员都要给学生耐心介绍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包括如何确定观察指标、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动物、标本等内容,并引导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3)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实验效果,提高动物的利用率。利用机能实验室整合药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三家的学科、技术、人才优势,开设综合实验“药物和心肌缺血对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采用急性心梗致心衰模型和药物致心衰模型研究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此实验的开出,综合了药理学两大知识板块的内容,达到国内核心期刊实验模型水平,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4)把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开展了“血栓形成仪在药理实验中的应用”的研究,并且成功应用于药理实验中。血栓形成仪是药理学教学团队自主开发的仪器设备,最初主要用于科研。通过教师的科研实践,该仪器的性能不断完善,教师的应用趋于成熟。2002年应用于药理学本科实验,填补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血液和造血系统”方面药理实验的空白。该课题获得包头医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学手段的改革

(1)自制药理学教学片。目前已经制成了“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及其解救”、“药物和心肌缺血对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动物捉拿和给药方法”等教学片,其采集、编辑、配音均已完成,已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实验课件,大大增加了授课的信息量。目前,已经成功制作了药理学总论实验、抗心律失常药实验、综合实验等实验课件,并成功应用于本科教学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实现实验教学多媒体化。利用高清数码摄像机自制影片,提高示教效果。

(3)建立了药理学动物实验模拟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对药理学实验课的模拟,有效指导实验教学,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1)、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对青年教师放手大胆使用,让他们尽早走上讲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分组中采取老、中、青结合的方式,2~3名教师成为一个组,高级职称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合;在教学内容分配上,分给青年教师的内容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试讲、听课、讨论等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培养,使青年教师很快把握和熟悉有关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和精心培养,薛永志、刘铮然、武海军、张东、刘欣媛、邱敏、李焕婷、高洪波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药理教学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现在,薛永志是包头医学院的教学能手、麻醉药理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1年担任药理教研室主任;刘铮然是包头医学院的教学能手;李月玲于2005年荣获包头医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技能大赛二等奖和包头医学院第五届青年教师中文教案评比三等奖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第四届青年教师课堂理论授课技能大赛二等奖;张东、邱敏、李焕婷、刘欣媛等青年教师也在系部和学校的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奖。

2)、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针对部分青年教师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弱的现象,教学团队经常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讲座,如心律失常的动物模型制作、体内血栓形成仪的使用、动物心脏插管技术等;老教师经常与青年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课的预试验,并参加实验课教学的全过程,给青年教师进行实验示范,使青年教师获得了大量实践环节的教学经验,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3)、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2003年,药理教学团队全体教师集体加入中国药理学会,并积极参加药理学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2005年,全体教师参加了在呼和浩特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数学药理学会暨第四届华北、西北地区药理学术交流会;2007年全体教师集体加入包头市蒙医药学会,并连续三年参加蒙医药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2008年,药理教学团队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会,邀请了全国各地的神经精神药理学专家教授来包头进行学术交流,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开阔眼界、提高学术水平的难得机会。

4)、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内容的教学改革。2001年以来,教学团队先后开展了《多媒体技术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仪在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型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应用》、《SGD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以及双语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通过参与这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药理教学团队中的骨干教师。

5)、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团队鼓励和倡导所有青年教师在上好课、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实践,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本学科的前沿进展,所以在讲课时内容更加丰富、讲课方式更加灵活,在指导学生实验时更加得心应手。

6)、开展药理学教师自我培训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力与水平。从2012年春季开学始,教学团队要求每位带教教师进行自我培训,包括:(1)理论学习,自己借阅、下载药理学相关学科的教材和课件,如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内、外、妇、儿等,联系药理学教学实践和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2)主动与临床大夫交往和学习,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的科室主任,了解临床用药实际,可能的话进行参观和实习,为理论联系临床提供可能;(3)对自己家庭、亲属用药实际进行团队同行讨论,丰富了视角,增长了见识,为案例式教学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供稿单位:未知)

上一条:基础学院党总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意见反馈会
下一条:二附院举办2013年度职工棋牌比赛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    蒙ICP备1400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