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年学术年会于2019年11月24日-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以“新时期公共卫生的使命和任务”为主题,邀请了全球公共卫生、环境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儿童健康、卫生政策与改革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与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300余人荟萃一堂,共享健康战略发展成果,共谋健康战略发展未来。刘铮然院长带领相关学科教师一行五人参加会议。
11月24日上午Sten H. Vermund教授做了题为《Global Health Challenges for 2020》的主题报告;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锡凤教授做了题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癌症预测、预防和治疗》的主题报告;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以《我国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呼吸健康促进的若干思考》为题,分享了呼吸系统疾病国内外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其防治策略。展望了促进呼吸健康的未来,王辰院士指出要加强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研究、建立相关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环境改善及健康促进、加强队伍建设以及人员培训、学科交叉融合及联合攻关;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长颢教授做了题为《营养学研究现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就营养学前沿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生动和专业的分析探讨,并对慢性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以及建立适用于营养研究的统计方法给出了思路和发展方向。
11月24日下午Rafael Perez-Escamilla教授做了题为《Responsive Feeding in Early Life is a Key Component of Nurturing Care》的主题报告;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教授以《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为题,从公共卫生人才使用方的角度,探讨了健康中国战略下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他提出,面对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慢性病管理和防控的双重挑战,公共卫生领域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分类分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孟庆跃教授做了《卫生人力数量和结构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的主题报告,提出应保障公共卫生人力供应,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水平和质量,同时充分重视卫生人力结构,以健康为核心,统筹调控卫生人力数量和结构;陆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曹佳教授做了《环境-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男性生殖健康的损害效应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分享了研究致男性生殖健康损害效应的危险因素,探讨了环境和医源性损害因素对男性生育力损伤的机制;指明了男性生育力损伤的防护措施;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屈卫东教授做了《毒性通路研究的进展与瓶颈》的主题报告,从研究载体、标准化体系、数据分析、毒理学基础研究、人群队列研究等多个层面对目前面临的研究瓶颈进行了深入思考。
11月25日召开了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七次会议。11月26日举办了公共卫生学院第八届学术年会论坛,围绕营养与健康、职业与环境健康、关注妇幼儿少健康和卫生管理与卫生经济四个专题同时开展交流研讨。
教师们共同感觉参加本次学术年会受益匪浅,在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把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今后开展教学与科研研究活动明确了新方向、注入了强动力、提供了新思路、看到了新希望。11月25日,刘铮然院长一行还专门与已经发展成长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导师的我校优秀毕业生,以及正在首都医科大学深造的我院在职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公共卫生学院负责人提出,当前公共卫生学院牢牢坚持“以本为本、以人才为本”的发展战略,留住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是提振本科教学质量、建设发展一流学科、争创一流专业的重要法宝,希望在首都医科大学工作的母校优秀毕业生通过相互交流、定点定向支持助推新时代包头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认真询问了解我院在读博士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学院能够帮助解决的问题,勉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拼搏,争取早日毕业回归大家庭。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