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一时间,草原钢城儿女欢欣鼓舞、倍感振奋,六十多年前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平地起高炉、荒漠变钢城”的人间奇迹焕发出新的耀眼光辉,“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奋斗精神拥有了新时代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千钧,指引并极大激励着今天的包钢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百尺竿头、奋勇前行。一年来,全体包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人心更齐、眼界更远、目标更高、干劲更足,将老一辈开创者、几代建设者赋予的宝贵遗产与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一举推动经营发展创出企业成立以来最好水平,率先成为内蒙古国资监管企业营收超千亿元、利润超百亿元企业。在实现“十四五”胜利开局的基础上,2022年再接再厉赢得首月“开门红”,呈现出改革有道、发展有方、生产经营频出战果、科技创新动力澎湃、建设项目鳞次栉比、疫情防控严格有效、职工群众倍感幸福的现代化新包钢崭新局面,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时代新业绩。
卓越业绩,始于传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包钢人铭刻于心。作为红色资源承载企业,包钢集团保护、深挖、集纳红色历史,传播、弘扬、升华精神内涵,激发全包钢、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焕发出更加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让“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佳话成为包钢人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无穷动力。
2021年4月初,春风拂过钢铁大地,总书记谈及历史佳话后,包钢集团仅用24天建成的总布展面积1350平方米“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落成并向全社会开放。“一五”期间,党中央领导全国22个省市区、55个城市、700余家企业、8万多建设者战天斗地创建包钢的文献档案、图片影音、红色文物汇聚于此,4万名干部职工、1.7万名社会各行业党员群众走进场馆,沐浴在红色精神、红色资源凝聚的初心家园。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剪彩的“自治区不可移动红色文物”——包钢1号高炉现场展厅、世界稀土之都红色历程博物馆等红色场馆陆续建成,从钢铁到稀土,包钢人鲜活地再现着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地区大型工业企业“诞生记”,使之成为包钢人深挖用好红色资源、不断砥砺使命初心的又一精神家园。
从无到有,由弱及强,在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包钢 集团实现了历史嬗变,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均跨越式增长,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带动民族地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期间孕育和萌生了不计其数的“红色故事”“包钢故事”。
过去一年,包钢 集团更为注重挖掘红色资源时代价值,以讲好红色故事、包钢故事和创作红色作品,升华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包钢 集团组织“五老”讲师团、劳模先进代表、“包钢好工人”等群体,深入车间、班组开展专题宣讲303场,现场听众达7000余人;派出红色宣讲员赴自治区国有企业及地方社区开展宣讲45场,受众逾1.2万人;发挥包钢乌兰牧骑“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创作“齐心协力建包钢”大型情景剧等一批形式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深入基层和社会演出59场次,媒体在线及现场观众逾5万人;策划一系列宣传报道,在各级媒体和宣传平台推出一批“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故事,让红色主旋律唱响大江南北,使人们深刻感悟到包钢怎样建起来、建设包钢为什么,深刻认识到没有党中央领导,就没有包钢的深刻道理。
不仅如此,包钢 集团还深挖创建史料,动员老同志、老干部撰写回忆录,整理出版《红色包钢印记》《红色传承—包钢共产党员的足迹》等宝贵书籍;对年近九旬的老革命、老干部挖掘性采访,拍摄制作《永远的钢魂》等红色节目,将老一代建设者以牺牲“小我”换来新中国工业化在民族地区奠基的崇高理想和崇高品质,深深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成为新一代包钢人坚定为党为人民为祖国建设好现代化新包钢崇高信念的精神引领。
初心如磐聚伟力,砥砺奋进谱新篇。过去的365个日夜里,全体包钢人牢记总书记的勉励与嘱托,响应伟大号召,激发使命担当,勇于建功立业,将“齐心协力建包钢”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深深践行在日夜兼程开创佳绩的建设者足下。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党员以实际行动擦亮了共产党员的无尚品牌,让党的鲜艳旗帜永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过去一年,全体党员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近万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环境治理、志愿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包头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做出了突出贡献。党员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一家亲,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下乡送医送药,担当扶贫干部,让包钢集团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在各族人民心中牢固树立。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包钢集团党委先后派出多批次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新冠疫区,党员团员、志愿者勇赴一线抗击疫情,武汉、额济纳、呼和浩特、包头……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永远都有包钢人的坚强身影。作为内蒙古“工业长子”,包钢 集团在历次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精准帮扶中捐款捐物、献智献力,以超过8000万元的投入,维护边疆稳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在实践中检验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答案,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与使命,彰显国企本色与担当。
发展依靠职工群众,发展为了职工群众,发展成果与职工群众共享。2021年以来,包钢 集团继承并持续深化与职工群众血肉联系的红色纽带,全力以赴为民服务解民忧。包钢 集团党委率先垂范,陆续公布四批总计4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项目,涵盖新发展理念、民生改善、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包钢 集团各级党组织层层征集意见建议1263条,形成办实事项目1293项,桩桩件件关乎民生计、企业计,公司上下办实事直接投入资金超过25亿元。
以爱党之心激励强企之志。在历史佳话和红色精神的聚力感召下,包钢 集团在新时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至今,包钢 集团壮士断腕、勇于突破,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迈入纵深,在全区范围内率先推行经营管理团队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公开选聘223个正副职岗位,彻底打破“铁交椅”,激发新活力。勇于创新、超越自我,进一步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大幅增加科研奖励投入力度,推动“科改示范”“揭榜挂帅”系列改革,激发出改革发展的新动能。值得一提的是,包钢 集团争当绿色低碳引领者,在中国钢铁行业第三家、自治区率先发布“双碳”宣言,加大“双碳”工作和能源“双控”工作力度,完成并持续推进一系列重量级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和水治理工程,以“包钢蓝”助力“首都蓝”“冬奥蓝”,树立起绿色环保新形象。
一语照耀前行路,星光不负赶路人。2021年,包钢 集团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营业收入高达1280亿元,利润102.66亿元,上交税费69.2亿元,一举成为内蒙古国资监管企业营收翘楚,经济规模稳居自治区国资监管企业半壁江山。今年以来,全体包钢人乘势而上、再创战果,元月实现合并营收104.8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合并利润总额6.9亿元,同比增加4.3亿元,以首月“开门红”向党和人民递交金色答卷,回报党恩、回馈人民的信心更加坚定、能力更加坚实。
今天,“齐心协力建包钢”已经成为新一代包钢人驰骋新时代的精神航标,包钢集团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赓续“齐心协力建包钢”的红色血脉与奋斗精神,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和崭新业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包钢力量,全力谱写“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新时代光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