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采集资料
组织机构
科研处职责
处长
副处长
科研项目管理科
科研成果管理科
科研平台与信息管理科
科研平台
国家级科研机构
省部级科研机构
市级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机构
转化医学中心
科研项目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市级项目
校级项目
横向课题
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奖
专利技术
论文著作
科技人才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自治区政策法规
学校规章制度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学术活动
学会任职
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机构
学术规范制度
学风教育
下载中心
项目类
成果类
平台类
人才类
学术交流
学校首页
最新消息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专利奖评奖办法》的通知
2023/06/01
·
包头医学院: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孕育产出和转移转化 | 科技激励
2023/04/28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
2023/04/28
·
《关于加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
2023/04/28
·
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发文进一步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
2022/09/15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法规
自治区政策法规
学校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国家政策法规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的民族政策
2022-05-12 11:03
审核人:
为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对民族平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民族团结,是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我们的民族团结,既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目前,全国共建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鉴于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域较小、人口较少且分散,不适合建立自治地方,宪法规定通过设立民族乡的办法,使这些少数民族也能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3、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政策。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民族干部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努力扩大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二是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三是注意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四是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我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中,都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法律义务。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在扶贫资金、建设项目上向民族地区倾斜;2、设立专项资金。如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3、组织发达省市对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4、实行税收优惠政策。5、实行金融优惠政策。如优惠贷款利率、利差补贴等;6、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重点扶持。7、制定并实施专项规划。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等;8、因地制宜,扶持民族地区发展。
5、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在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义务教育法中,都明确规定了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的条款;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专门设立了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研究处理特殊问题,比如教育部就设有民族教育司,国家民委设有科技教育司;在中央和地方设置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以解决民族教育中因民族、地域特点在经费开支上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师资培养、“双语”教学和民族团结教育等各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目前,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维吾尔、回、朝鲜、纳西等十几个少数民族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6、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政策。
宪法规定,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例如,国家用法规的形式规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每五年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国家还定期举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电视、文学“骏马奖”评选,开展各种类型的少数民族歌舞比赛,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推出少数民族文艺节目,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7、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
语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个重要标志。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这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重申了宪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一原则,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
【
关闭窗口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