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共计14个教学班,其中,校本部班级8个教学班,附院6个教学班。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57年4月开诊,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1995年卫生部开展的第一周期等级医院评审中,获得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格,2007、2015年通过复审。

医院占地面积5.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医院设有门诊楼、急诊楼、内科楼、综合楼、医疗保健楼、外科病房楼及骨科病房楼。编制床位1200张,实际开放床位1580张。现有教职工2341人,其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638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8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0人,硕士生导师61人,博士、硕士394人。拥有内科学、外科学、急救医学、神经病学和儿科学等14个硕士点。年均门诊量65万人次,年住院5.5万余人次,病房手术量1.8万余台次。医院肾内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领先学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外科被评为自治区领先学科;骨科、介入放射科、计算机网络管理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自体免疫学实验室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管理科、介入放射科、神经外科为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肾内科等七个学科为包头市领先学科;感染疾病科等十个学科为包头市重点学科。设有两个院士工作站。
作为包头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每年承担包头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麻醉、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放射、影像超声等专业的临床理论教学及实习任务。近年来,医院每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自治区、包头市各项科研立项近70项,科研水平始终走在包头市卫生系统的前列。

医、教、研相长是包医一附院近年来发展的一大特色。医院是包头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不断健全临床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规范临床教学工作,加大教学的投入,改善临床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临床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科研是促进医院医疗、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加强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医院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的开展,使得医疗、教学和科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医疗和教学为科研提出了要求和方向,而科研为医疗的深入发展、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医院的发展,科研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医疗、教学和科研同步协调发展,医院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医院从单一的医疗步入医疗、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医院向各大医院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医学人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时,科研水平始终走在包头市卫生系统的前列。
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厚德精医、求真创新”的院训,坚持医、教、研并重的原则,努力建设科学文明、人道和谐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包医一附院为全我市的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百姓放心示范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自治区百佳医院”、“自治区百姓口碑金钻奖医院”、“包头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是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面对成绩,包医一附院人从不满足,他们将继续兢兢业业为构建科学文明、人道和谐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而不懈奋斗。展望未来,包医一附院人有决心有能力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新的一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坚持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人才立院、管理强院的发展思路,和着时代的节拍,描绘更加恢宏壮美的蓝图,阔步走在包头市乃至自治区医疗战线的前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