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师资队伍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简介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简介

一、学院基本情况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秉承“致博以厚基础,明德以重人文”的发展理念,主要承担我校公共必修课和人文类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以及法学、营销和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工作。学院积极打造的人文素质课程群,课程内容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文通识教育课程,有力地支撑了学校各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工作。

学院目前共有10个教研室,包括英语专业教研室、法学教研室、市场营销教研室、公共外语教研室、基础外语教研室、医学英语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医学人文教研室、美育教研室、国际教育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作室(普法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中级职称36人,95%以上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

二、专业建设

英语专业:“新文科”背景下的医学学科与英语学科交叉融合,突出英语语言文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关怀、思辨能力、沟通能力、读写能力、适应能力等通识能力,“厚基础,宽口径”,广泛服务于医疗、教育、外贸、文化、科技等领域。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政治方向坚定,人文底蕴深厚,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较系统的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较强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服务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四年英语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7.14%,66.66%,89.06%,94.44%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英语专业毕业生服务于区内外教育、经贸、外事、文化、翻译等各行业。

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融合市场营销学与医学、药学,构建“商科+医科”特色知识体系。师资团队共9人,由副教授及讲师组成,年轻有活力,不仅能够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分享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战案例,助力学生成长。

核心课程设置以“医药+营销+管理”为主线,营销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思维和实践能力,掌握市场分析、营销策划、销售技巧等核心技能;管理类课程,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奠定基础;医学、药学类课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医药知识框架,深入了解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实现学科深度融合,培养既懂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注重实习与实践环节,构建“临床+药企”双轨实习体系,学生通过深入行业一线的临床实习与积累实操经验的药企实习,强化行业适应能力。现与2家上市医药企业、3家大型医疗科技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精准培育人才。同时大力扶持创新创业实践,近年斩获省级奖项8项(含一等奖2项)。推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市场营销专业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1.6%,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药企、央企、银行等领域,深耕市场销售、市场分析、渠道管理等核心岗位。就业领域多元,发展路径宽广,前景持续向好。

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创办于2006年。作为医学院校的法学专业,办学定位是立足于包头地区,向内蒙古自治区内、区外输送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基本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具备从事医药卫生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现已培养了15届毕业生,学生就业主要方向为法律实务机构律师、司法和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法务、医疗卫生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等。近三年学生平均就业率维持在87%,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30%左右。近五年内,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较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满意度较高。

法学教研室现有7位专任教师,5位编外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均具有硕士学位,1人博士在读。专任教师均从事多年专业教学,主持并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各级各类教研项目,发表论文、出版著作、教材若干;兼任法学会等各类学术团体职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协助校普法工作室开展普法活动。编外教师均来自医疗、法律实务机构,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专业模拟法庭用于日常实践教学,同北京市盈科(包头)律师事务所等4家实务机构签约了实习基地,并与校外多家实务机构有相关合作。

三、学院工作成效

1.教学成果

为适应新医科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医文融合的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院教师不断夯实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承担面向全校公共必修课、部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过级率始终在自治区各高校中名列前茅;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每年完成大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近120次。

目前拥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自治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医学类)微课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优秀奖3项,校级三等奖3项,校级二等奖4项,校级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自治区优秀奖1项,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专业组)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二等奖1项等荣誉。

       

 

2.科研成果

我院一贯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项目,“十四五”期间获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产学研项目8项,自治区哲社项目3项,自治区社科联项目9项,教育厅高等教育科研技术项目9项,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项目21项,包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9项,包头医学院校内项目51项(其中问为践项目10项,课程思政项目3项,高等教育研究项目8项)。期刊论文共计发表205篇论文,包括国家核心期刊、SCI与CPCI论文44篇;出版著作34部;编写教材29部

3.人才培养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与30所用人单位签订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年均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00余人,法学、市场营销和英语专业就业率均在80%以上,就业率保持了较高水平。其中英语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达20%,法学专业学生应届司法考试通过率稳定保持在30%左右,毕业2年后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可达到80%及以上。

4.创新创业教育

我院依托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师,整合学院其他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其中,自治区挑战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铜奖2项;国家级大创训练计划1项;自治区级大创训练计划3项等自治区级以上获奖共计11项。

四、社会服务

普法工作室以我院法学专业教师为主要人员,开展校园普法和社会普法工作,至今已为院校干部师生3000余人次举办过6场普法讲座,为师生解答法律咨询达200余人次。

第三批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张丽娜名师工作室,受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的邀请为全区家长心理课堂、大中小学生录制了多场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并在内蒙古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社会覆盖面和受众群体广泛。

五、国际交流合作

近些年,先后与蒙古国、俄罗斯、泰国建立交流合作关系,2020年获批国际学生招收培养资质。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依托学校发展思路,立足学校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逐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形式,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泰国格乐大学等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稳步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师生互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在“新文科”与“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大力推进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夯筑道德伦理堤坝,助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积极探索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学科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