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了题为《承子午睡眠智慧,扬青春蓬勃之力——优质睡眠赋能高效学习与健康人生》的国旗下的思政课,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铮然,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22级全体学生、21级和20级在校学生及全体班主任参加升旗仪式。

本次国旗下的思政课主讲人为中医学院秦欢老师。

天人合一:中医视角下的睡眠本质。今天是3.17,是中国国医节,“中国国医”即“中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认为,睡眠是阴阳消长、脏腑调和的重要过程。《黄帝内经》云:“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蕴含着千年养生智慧。民间有"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八字真言,子时(23:00-1:00)乃胆经当令,此时深眠如同给身体充电;午时(11:00-13:00)心经主事,20分钟的小憩可令下午的学习思维如春溪奔涌。这阴阳交替的睡眠节律,正是中医"天人相应"的生动实践。当代青年若逆此规律熬夜苦读,犹如逆水行舟,不仅损耗气血,更会降低学习效率,可谓“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世界睡眠日:睡眠问题折射的青春之困。当三月的春风轻拂校园,我们即将在3.21迎来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该主题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全民健康睡眠促进工程"遥相呼应。数据显示,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让人痛心的是,青少年群体中因熬夜刷题、睡前刷屏等导致失眠问题越来越突出。这警醒我们:优质睡眠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是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健康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失去优质睡眠这一健康根基,再宏伟的理想都难以筑牢。
标本兼治:健康养生助力睡眠。
起居有常:子时必眠根本,深夜11点前就寝,顺应胆经当令时辰,使阳气得以萌发。午间小憩养心神,午饭后闭目养神30-45分钟,可以有效缓解春困。
食饮有节:晚餐宜少食,尤其要忌口辛辣、甜腻之品,多食用小米、南瓜等清淡食材,可调理脾胃,宁心安神。
动静结合:白天积极参加校园跑步,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夜间辅以足浴,实现"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平衡。
家国同构:让优质睡眠成为青春奋斗的助推器。青春如初春之木,需阳光雨露滋养方能参天。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嘱托,从调整作息这件小事做起,让我们从今夜开始,放下手机、早卧早起。当我们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目标,科学作息就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的生动践行。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20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