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实验室分级管理办法
14.1药学院科研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药学院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也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有效管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总体目标
药学院目前没有独立的科研室,其中基础化学实验室132、色谱分析室241、色谱分析室243、色谱分析室141,以上4间实验室以教学为主,同时兼顾科研。上述实验室安全等级均为II级。通过实施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明确药学院各实验室的风险源及管理措施、各实验室人员安全责任和管理要求,强化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重点工作任务及具体举措
(一)开展自查自评
按照通知文件的指示精神,药学院迅速开展实验室自查自评,本次实验室自查,药学院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成员由药学院领导、办公室主任、药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实验中心主任组成。自查小组对实验室风险源进行认真梳理,针对高风险源的试剂、仪器等,采取减少实验室高风险试剂存放量、仪器张贴风险警告等有效措施,合理降低风险。药学院已完成分级分类工作,形
成本学院实验室自查分级分类台账。
(二)过程管理、定期开展实验室风险源排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
1.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教学、科研、毕设新进师生的实验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药学院实验中心应进行审查、备案。
2.实验室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3.实验室安全检查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4.实验室风险源排查和隐患整改情况;风险源变更情况;
5.重点部位是否有风险源标记牌及安全提示,实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用具配备情况;
(三)建档
药学院实验中心各类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并存档,尤其是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要形成闭环管理,并记录存档。检查材料存档责任为谁检查、谁负责存档。
四、组织保障
目前,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管理模式。本方案实验室安全安全分级分类工作,药学院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院领导、办公室主任、药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实验中心主任组成。
1、Ⅱ级/橙色级实验室。分管校领导每年牵头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学校主管职能部门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实验室做到“实验结束必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完成不少于16学时的准入安全培训,之后每年完成不少于4学时的安全培训(以上均含应急演练);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应急演练(含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科研项目、学生课题等实验活动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应在二级单位备案,学校不定期抽查;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措施,责任到人;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高风险点位安装监控和必要的监测报警装置;危化品等重要危险源存储严格执行治安管控或其他部门监管要求;配备充足的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设备设施。
14.2药学院教学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药学院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也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实现对实验室安全的有效管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系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明确药学院各实验室的风险源及管理措施、各实验室人员安全责任和管理要求,强化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重点工作任务及具体举措
(一)开展自查自评
按照通知文件的指示精神,药学院迅速开展实验室自查自评,本次实验室自查,药学院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成员由药学院领导、办公室主任、药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实验中心主任组成。自查小组对实验室风险源进行认真梳理,针对高风险源的试剂、仪器等,采取减少实验室高风险试剂存放量、仪器张贴风险警告等有效措施,合理降低风险。药学院已完成分级分类工作,形
成本学院实验室自查分级分类台账。
(二)过程管理、定期开展实验室风险源排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
1.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及教学、科研、毕设新进师生的实验进行相应等级的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
活动,药学院实验中心应进行审查、备案。
2.实验室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3.实验室安全检查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4.实验室风险源排查和隐患整改情况;风险源变更情况;
5.重点部位是否有风险源标记牌及安全提示,实验人员安全防护用品、用具配备情况;
(三)建档
药学院实验中心各类检查形成检查记录并存档,尤其是对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要形成闭环管理,并记录存档。检查材料存档责任为谁检查、谁负责存档。
四、组织保障
目前,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学院为主的管理模式。本方案实验室安全安全分级分类工作,药学院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由药学院领导、办公室主任、药学院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及实验中心主任组成。
药学院实验室安全分级涉及I级、II级、Ⅲ级(中风险)。分别制定不同保障措施。
1、I级实验室安全等级为Ⅰ级/红色级的实验室应报高校主管部门备案,高校主管部门对其加强监管。Ⅰ级/红色级、Ⅱ级/橙色级实验室应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管控措施,责任到人。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牵头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学校主管职能部门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实验室做到“实验结束必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完成不少于24学时的准入安全培训,之后每年完成不少于8学时的安全培训(以上均含应急演练);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应急演练(含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科研项目、学生课题等实验活动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应在二级单位备案,学校不定期抽查;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措施,责任到人;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高风险点位安装监控和必要的监测报警装置;危化品等重要危险源存储严格执行治安管控或其他部门监管要求;配备充足的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设备设施。
2、Ⅱ级/橙色级实验室。分管校领导每年牵头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学校主管职能部门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二级单位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实验室做到“实验结束必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人员完成不少于16学时的准入安全培训,之后每年完成不少于4学时的安全培训(以上均含应急演练);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应急演练(含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科研项目、学生课题等实验活动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应在二级单位备案,学校不定期抽查;针对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应急措施,责任到人;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针对重要危险源的应急演练。高风险点位安装监控和必要的监测报警装置;危化品等重要危险源存储严格执行治安管控或其他部门监管要求;配备充足的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设备设施。
3、Ⅲ级(中风险)实验室组织保障措施:对本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学生课题等实验活动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涉及重要危险源的实验活动在学院备案。在显著位置张贴风险源标记牌;如有必要,在重要风险点位安装监控和必要的监测报警装置;实验中心教师兼任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配备护目镜、口罩等个体防护设备设施。Ⅲ级(中风险)实验室检查频次:学校主管职能部门每半年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药学院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安全检查;药学院实验中心每月随机检查,本实验室负责人做到经常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