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竞赛 

成果展播|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一等奖教师团队

2022年05月23日 11:24  点击:[]

《医学免疫学》守正创新打造“医学免疫学+X”多学科融合课程教学体系

——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高组一等奖教师团队

团队介绍:

 

 

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梅建军  陈建芳  刘友  王艳芳        

 

 

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支柱性学科,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体系。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又、渗透,并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人类疾病诊断与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有力地控制和抵御了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抗体,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问世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重大疾病(包括癌症、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大量的研究表明,众多医学难题的破解与免疫学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于免疫系统本身以及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物质基础与理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发现机体免疫功能在人类健康的维护、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医学免疫学重大挑战性科学问题的不断突破与新型实用免疫学技术的不断涌现,除了带动免疫学学科本身迅猛发展之外,必将为后基因组时代、个体化医疗时代的人类健康服务与疾病救治提供更大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创新成果介绍

一、创新成果名称:守正创新打造“医学免疫学+X”多学科融合课程教学体系

二、创新成果简介

1.背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结合自治区和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有关“新医科”建设指导,探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在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理论、技术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独立学科。学科的发展又派生出许多分学科,包括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有必要将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医学免疫学+X”融合知识体系,为学科成长提供动力,为医学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学科教学痛点

立德树人不足,培养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教育;

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面窄,重基础,轻临床;

教学组织形式效率低下,教学方法仍停留于形式,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

考评方式单一,挑战度不足,注重理论知识测试,缺乏能力考核;

忽略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学习氛围淡薄。

3.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重组教学内容:围绕新冠肺炎防治、学科研究前沿、社会热点事件、思政素材、科研成果等,将《医学免疫学》各章节内容与基础和临床医学学科、抗疫中药方剂、相关科研文献深度融合,组建形成西医多学科融合、中西医融合、思政教育融合、科研成果融合的教学内容。

重构融合课堂:采用BOPSPS模式+信息化技术构建贯穿课前、课中、课后,集查、讲、导、论、评、练、演于一体的多维互动课堂对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创新创业”“大学生实验设计”等四大赛事,构建 “医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用“优慕课”“雨课堂”“腾讯会议”等信息化工具构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课堂

改革考评方案:推行多元化考评方式,终结性考评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考评(闭卷考试)占60%,过程性评价占40%。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占15%,线下占10%,实验成绩占15%。

4.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以专家进课堂、专家访谈、wifi视频、聚焦学科前沿等方式实施基实技强、中西互通的中西医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咨询专家,访问多校图书馆等方式,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融合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在线直播教学开展数字化融合教学。

5.教学实践与成效

在我校临床、中医、口腔等中西医专业开展教学。经过4年多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教学满意度对比明显,创建39项创新项目,获17项奖,获批2项科研立项。学生反馈:融合教学首先在思想上进行了融合,思维不再固化保守和无趣,学习意愿强烈,更深入理解所学专业等。团队获教学奖7项,教学研究立项6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建设完成2门线上课程、6个教学资源库。

6.成果创新之处

理论创新:

形成“医学免疫学+X”多学科融合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家国情怀,严谨科学态度,刻苦专研精神。

创建“医学免疫学+”跨学科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

实践创新:

“四计划、四联合”精准施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赛联动、创新平台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创新氛围。

形成师生共建、共享的融合创新平台,获得感倍增。

7.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效果好:成果已经应用于医学10多个专业人才培养。2019级试点班教学成效显著,收获学生好评,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提升。

受益面广:成果面对我校20182021级学生开展,受益人数近4000名。

具有较高影响力:2020年参加全国医学院校医学整合课程研讨会,2018年参加全国医学院校混合式教学联席会,汇报作品并获混合式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

成果经验推广应用:成果推广应用于临近学科,实施实践教学和思政实践教学活动。

8.成果需要深化和完善之处

一步推“医学免疫学+”医学各学科课程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对接疾控中心、社区、附属医院,融通基础临床教学阶段,并围绕学科教学内容,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同时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协同项目开发,进一步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教创融合等方面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同时组建创新性实验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9.课程未来展望

  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标准,依托教学成果打造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硬的教学团队。力争3-5年时间,将医学免疫学这门课程建设成为我校及自治区同类高校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课程。

 

上一条:〔教学方法〕2022年教学能力比赛参赛必备——教案撰写注意事项
下一条:成果展播|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级组一等奖教师团队


版权所有:包头医学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建设路31号 邮编:014040    蒙ICP备14002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