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实、新”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011-05-04    点击:[]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清华大学同学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准之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4月24日人民网引中国新闻网)以笔者陋见,总书记提出的三点希望,可概括为“德、实、新”三个字的要求,这正是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德。一个人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而自身思想品德修养的锤炼是重要的。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是不行的,没有文化知识就成不了大器。但是没有品德修养是更不行的,因为品德修养是文化知识的向导,没有品德修养就有可能将文化知识用到斜路上去,甚至用已掌握的文化知识危害社会,危害群众。从我国查处的一批腐败分子来看,他们大多是大学以上的文化水平,但是他们缺乏品德修养,结果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反面。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在求知的同时,必须首先求德。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实。一个“实”字,有着实际、实在、实践的含意。实际,是知识运用的落脚点;实在,是知识实用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知识可用性的标尺。没有实用性的知识,再创新的思维,就犹如是水中月,镜中花,可看不可用。一个人学习的知识必须受到实践的检验,一个人学了知识也必须到实际中去实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所学的知识才有可用的平台,一个人才能练就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所以,实践是人求知用才的根本。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重要的是新。人们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是普遍的做法,这是人们求知的基础要求。没有知识的全面发展,一个人就会形成知识的短腿,就不能成为人才。但是,大家都停留在全面发展的同一个水平上,没有个性的发展,没有新、奇、特的创新和发明,所学的知识就容易形成平淡、平庸的现象。只有坚持个性发展,大胆别具一格,标新立异,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奇迹,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总书记提出的三点希望,是从求知做人、学习方法、努力方向三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全面要求。学子们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去认真践行,就一定会学成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如此,我们的国家发展有望,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有希望。 (求是理论网)

(供稿单位:宣传部)

上一条:切实提升高校节能减排能力
下一条:把创先争优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