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处于将多种价值因素有机整合并构建主流价值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以复杂性的思维来看待复杂的价值现实和价值观念,在多重线索汇聚和多元变化整合的动态过程中更好地厘清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处理好各种价值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系统性思维更好地谋划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在批判与建设的统一中构建起健康合理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要有实证和量化意识。要对我国当前社会复杂的价值状况开展实证的、量化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各种价值要素之间的现实分布、力量对比及其演化趋向,探讨它们之间的利益兴奋点和矛盾冲突点,探讨它们各自的体制性需求及其
建构途径,探讨科学整合不同价值要素的合理社会体系及其有效途径,创造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有效
机制,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有批判和超越意识。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要素复杂,价值观念纷乱,价值格局松散,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要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现有复杂的价值要素、结构和功能分门别类地做出合理性评价,敢于坚持,善于批判,勇于超越,慧于建设。要通过积极提炼主流价值观念,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引导社会价值认同,引领社会价值观念和大众价值实践向着更加健康、科学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要有全球和世界意识。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未来的发展中还将加大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互动。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既是中国社会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安身立命之本,也将对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既要更加善于学习,努力把握和顺应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积极吸纳世界所有文明要素之精华,又要更加善于改革,努力将世界文明的所有积极要素有机融汇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促进中国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还要更加善于创造,增强预见性,为引领世界价值发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引领中国价值转型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面对当代极度复杂的价值世界,马克思主义需要学习和应用复杂性的思维与方法,以便对当今极为复杂的价值世界做出自己的科学理论解读并发挥实践指导功能。马克思主义在未来中国的命运和在未来世界的命运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今天的中国发展得如何。如果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发展得好,那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就可能会很好,在世界的命运也会由之而比好。如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得不够好,那么马克思主义在整个世界的命运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变得更好? 我认为不仅仅要解决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制度设计、意识形态指导、文化体系构建方面的问题,还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努力走入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活性内容。当前笔者正在主持国家教育部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感到,无论是让 13 亿中国人拥有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还是让中国共产党的 7000 万党员做到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中高级干部都能真懂真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是一件极为重要和紧迫而又非常艰巨的事情。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尚需我们做出极大的努力。
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来看,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科学面对和有效解读当代世界和中国极为复杂的价值世界,就不可能真正走进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生活世界,更难以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关注实践,充实内容,更新形态,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广大民众,走入精神家园。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命脉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作者:欧阳康 来源: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