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五年制)专业介绍
一、总体培养目标:
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高发展潜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文化素质、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级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卫生人才。
1、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师形象;强烈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2、知识目标:较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
三、修业年限:
1、本专业学制五年;
2、时间分配: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2年;
临床课:包括临床专业课及临床实习1年;
专业课:包括专业课及生产实习2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2、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
(3)临床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4)专业课: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
五、课程设置:
1、全学程共开设必修课46门。
2、选修课 662 学时,占 16.4%。
3、临床实习 21 周;专业生产实习 20 周;论文答辩 3 周。
六、基本要求:
1、社会人文学科教育
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与人文学科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修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献身精神、刻苦学习、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预防医学工作者。
2、军体教育
国防教育课:第一学期入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同时安排国防教育,开学后完成军事理论课24学时。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确立国防意识,学习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并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增进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学生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后,组织每年一次的体育达标测评,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3、专业教育
(1)适当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加强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基础课教学阶段以授公共英语为主,在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分级考试后,再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在基础和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采取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有效措施,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要求达到学院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精炼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奠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教学中,在保证基本的验证性实验的前提下,应注意开展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同时向学生提供开放实验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临床工作的能力。在预防医学专业“两段法”的生产实习中,加强实践与科研工作的能力,提高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工作能力以及现场调查与组织能力。
(5)临床及专业生产实习42周,其中临床实习21周,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及传染科实习;专业生产实习21周,其中教学基地实习6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预防医学工作。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1、成绩考核: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分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考核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学期考试门数一般为4-6门。
2、论文答辩: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答辩,毕业实习及论文成绩占专业课成绩的30%。
3、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达到学院规定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四年制)专业介绍
一、总体培养目标: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文化素质、掌握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级卫生管理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具有为我国现代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烈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
2、知识目标: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较扎实的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卫生事业发展基本趋势和医学科学基本规律,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社会学知识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具有公共卫生事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能力目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获取和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具有社会交往能力和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修业年限:
1、本专业学制四年;
2、时间分配: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1.5年;
临床课:包括临床专业课及临床实习0.5年;
专业课:包括专业课及生产实习2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
2、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管理文秘;
(3)临床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4)专业课:管理学原理、管理经济学、医院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卫生学。
五、课程设置:
全学程共开设必修课 42门;。
各类课程分配比例:全学程总学时数为 410学时。
3、临床实习 5 周;专业生产实习19周(包括论文答辩 1周)。
六、基本要求:
1、社会人文学科教育
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与人文学科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修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献身精神、刻苦学习、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卫生管理工作者。
2、军体教育
国防教育课:第一学期入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同时安排国防教育,开学后完成军事理论课24学时。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确立国防意识,学习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并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增进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学生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后,组织每年一次的体育达标测评,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3、专业教育
(1)适当加强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适应现代管理技术发展的需要。
(2)加强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基础课教学阶段以授公共英语为主,在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分级考试后,再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在基础和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采取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有效措施,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要求达到学院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卫生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精炼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奠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4)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卫生管理工作的能力。
(5)临床及生产实习24周,其中临床实习5周,使学生基本了解临床工作;专业生产实习19周,其中教学基地实习6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卫生事业管理工作。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1、成绩考核: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分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考核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学期考试门数一般为4-6门。
2、论文答辩: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答辩,毕业实习及论文成绩占专业课成绩的30%。
3、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达到学院规定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卫生检验(四年制)专业介绍
一、总体培养目标:
卫生检验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工作的高级卫生检验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
具有从事卫生检验和各类实验室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1、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师形象;强烈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2、知识目标:较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检验医学理论知识。
3、能力目标: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的检验医师的工作能力,基本的卫生检验科研能力,初级检验医学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能力,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宣教能力。
三、修业年限:
1、本专业学制四年;
2、时间分配: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1.5年;
临床课:包括临床专业课及临床实习0.5年;
专业课:包括专业课及生产实习2年。
表1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
2、主要课程: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医用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
(3)临床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4)专业课:分析化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空气检验、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
五、课程设置:
全学程共开设必修课 42门。
各类课程分配比例:全学程总学时数为 3500学时,
1、必修课(详见表2)
2、选修课 618 学时,占 17.6%。
3、临床实习 5 周;专业生产实习 19 周(包括论文答辩1周)。
六、基本要求:
1、社会人文学科教育
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与人文学科课,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作风修养、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具有献身精神、刻苦学习、身体健康、遵纪守法的医务工作者。
2、军体教育
国防教育课:第一学期入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同时安排国防教育,开学后完成军事理论课24学时。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确立国防意识,学习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并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及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课:按照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增进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学生进入临床及专业课学习后,组织每年一次的体育达标测评,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3、专业教育
(1)适当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以适应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加强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基础课教学阶段以授公共英语为主,在通过了学校规定的分级考试后,再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在基础和专业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采取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有效措施,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要求达到学院规定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鼓励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3)卫生检验学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精炼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奠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预防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4)实验教学中,在保证基本的验证性实验的前提下,应注意开展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同时向学生提供开放实验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卫生检验学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检验工作的能力。
(5)临床及生产实习24周,其中临床实习5周,使学生基本了解临床工作;专业生产实习19周,其中教学基地实习6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检验医学工作。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1、成绩考核:所有课程均应进行考核,考核分考查、考试两种形式,考核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每学期考试门数一般为4-6门。
2、论文答辩: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答辩,毕业实习及论文成绩占专业课成绩的30%。
3、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达到学院规定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标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管理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