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改革授课模式  科研引领教学新风


——记自治区教学名师夏承伯

2019-06-11    点击:[]




    有这样一门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有这样一位教师将教学研究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神圣使命。他信仰坚定,坚持传道者先得道,对待教授课程理论深学力行;他致力于教学改革,密切关注学生所思所惑,为学生成长指引道路;他的学术研究充满活力,致力于生态哲学研究,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汲取智慧与营养;用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坚持不懈诠释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底蕴内涵,他就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夏承伯教授。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夏承伯教授长期坚守思政课教学一线,始终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运用丰富的经典案例,引入专题讲座模式,将深邃的理论知识与辩证的思维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深刻剖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疏导年轻学子的精神成长,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的热情,启发他们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创新的教学模式,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守的执着精神,赢得了许多赞誉,夏承伯教授多次被评为包头医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包头医学院“优秀教师”与包头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又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2018年,他主持的“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为包头市首批命名的八个思政课工作室之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与坚持。”夏承伯教授身体力行的诠释了从事科学研究所坚守的这份理念。从普通教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他始终着力于科学研究和提升自我,先后主持、参与多项内蒙古自治区思想政治类教学改革重大课题、一般课题、包头市科技局、包头医学院扬帆计划、思政课题,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思想政治重大课题——《解读十八大环保特质 推进生态思想进入课堂研究》是目前包头地区唯一获得立项的课题。唯勤奋与坚持不可辜负,2016年结合博士期间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价值研究”成为我校首个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支持的项目,实现了我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零的突破。生态思想史与生态哲学研究是夏承伯教授一直坚持的研究方向,围绕这项研究,共发表论文30余篇,成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会、中国环境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在全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年会上进行主题发言,参与学术交流。在此研究基础上出版学术专著《20世纪生态思想资源考察》,于2017年获得包头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这也成为我校近年来获得同类科研成果的最高奖项。

   “教学应当不断创新,科研需要静下心来,自身学习也不能停下脚步。”这是夏承伯教授经常鼓励青年教师的话语,也是他不断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他始终坚信“教学、科研、管理”协同发展,“探索、改革、创新”依次推进,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也会有所作为,大放异彩。

 

上一条:秦文斌:唯有奋斗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