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六十年代的王慧敏,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呼吸专业临床医疗工作三十余年,现任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纪委书记。
在17年前的“非典战役”中,诊断了包头市和巴盟首例非典患者,及时控制了传染源,使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如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是我辈楷模。
2020年1月的最后一天,我们见到了包医一附院纪委书记王慧敏的同事郑敏,她在向我们讲述近日王书记的工作时眼中含泪,她说,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敬佩。
作为包头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及首席专家,连日来,王慧敏始终奔波在疫情救治的第一线,组织召开包头市防控专家组会议、组织危重症专家组会诊、制定包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相关文件和协调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患者转危为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初衷与愿望,大家群策群力是确保患者良好救治的关键,大家要攻坚克难,全力以赴,争取最佳战绩。”这是王慧敏1月31日晚10点在为包头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一例重症病例会诊后给大家的鼓励。郑敏说,“王书记的精力24小时都在疫情救治上,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半还在跟我确认工作,她是一个利索细致的人,所以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包括我都会精神高度集中,容不得一点差错。”
在交流中,郑敏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大年三十那天,王书记临危受命,赶往包头市政府召开防控疫情紧急会议,连身衣服都没来得及换。路上一些同行互致新年问候,王书记疑惑的问‘怎么开始拜年了,今天都除夕了吗?’”。没有过节概念的她,噼里啪啦的炮竹声根本没有引起她的注意,更别说和家人欢聚一堂看春晚了。
“我能做的就是帮王书记整理整理简报,通知好会议,跟在她身边,看她每天手机不离手,车上、房间里、会议室里走着坐着都在商讨救治方案、安排防控工作,声音都嘶哑了,真是心疼!但是有她坐阵也倍感安心。”随后郑敏就匆匆的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能多帮王书记分担点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我们在医院办公楼里见到王慧敏时,是包头市确诊的2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转至一附院救治的第一天,她正拿着手机同病房连线,指导一线用药和检查。我们没有插话的机会,待她放下手机便急匆匆的赶去协调药品和设备。
我们争取了5分钟和她聊天的机会,在问到这么多天没回家了,累吗?她说:“穿了这身衣服,就要有医德,就要有担当!”在说起春节团圆时,这位巾帼英雄哽咽了,往日只要休息,准守在外孙身边的姥姥,此刻却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我们看到女儿给她发了好多语音,只有休息时,她才有空听一听。她说:“越是关键时刻,共产党员越是要冲得上去,切实践行初心与使命。现在全院上下众志成城,阻击疫情,我们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勇挑重担,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只有国家平安,小家才会安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看到,她的手机始终连着充电宝,她的心始终连着一线。在生死安危的抉择面,她无畏逆行,与时间赛跑、向病魔宣战,忘我奋战在疫情一线,充分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担当。
在此,我们对像她一样无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让我们心手相牵,互相加持,休戚与共,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