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行走​的逐梦人

2020-08-26    点击:[]


    随着包医二附院两位年轻医生获得全国青年ERCP大赛总决赛冠军,“ERCP”走入我们的视野。说到内蒙古地区ERCP开展,就不得不说一位关键性人物——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党彤。1997年,是她率先引进这一素有“皇冠上明珠”高难度内镜诊疗技术,并在内蒙古地区广泛推广。
   我国ERCP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96年,钟尚志教授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成立高级治疗内镜培训基地,党彤教授与其他30余名大陆内镜医师到香港学习深造,通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她掌握了逆行胆管、胰管造影,胆总管取石,鼻胆引流等操作,并于1997年将这一四级手术技术带回内蒙古,率先开展胆胰疾病的ERCP诊治工作。看着今天先进的ERCP专用数字造影机,一应俱全的碎石网篮、激光碎石、胆道子母镜等设备,党彤院长回忆起当初开展ERCP技术的情形,感慨万千,“当时消化科的医生护士对ERCP一点概念都没有,更别提配合手术的医护团队了,甚至导丝、造影导管、切开刀都是从威尔斯亲王医院带回来的。都是人家弃用的设备,我让洗镜工消洗完毕后带回来。”党彤院长说,由于当时没有专门数字胃肠机,她需要将手术用的内镜设备和器械推到放射科,在血管造影机下手术,由于缺乏手术必需的切开刀和导丝,从香港带回来的器械要反复消毒使用,反复消毒的切开刀变形扭曲,导丝头端几乎变成S型,需要一根根地掰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背负近30斤重的铅衣,在大量X射线的照射下,党彤教授一做就是四五个小时。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消化内镜的学科带头人和两届内蒙古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2008年,党彤院长在包头举办了全国2008ERCP手把手学习班暨内镜演示会。邀请香港、澳门等国内22位知名内镜专家,面向自治区300余名消化界医师开展培训,并作现场演示。经过她多方争取,当年包医二附院购进了最新的飞利浦数字胃肠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内蒙古年培训基地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包医二附院ERCP技术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后,在她的倡导和组织下,包医二附院每年都举办ERCP手把手培训学习班、西部消化内镜新技术论坛、消化内镜学术研讨、内蒙古消化内科质量控制会等各类学术活动。包医二附院成为包头市乃至内蒙古地区学术活动氛围最为浓郁的学科之一,全国消化专家常常云集包头,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培训活动让内蒙古消化内镜医师快速成长。
   2018年,ERCP技术走过50年,包医二附院ERCP手术也突破500例/年,镜面人ERCP手术、复杂胃肠道改造手术患者ERCP术、脊柱侧弯患者ERCP手术……各类高难度ERCP治疗在包医二附院强大的ERCP团队面前迎刃而解。如今,包医二附院能够独立完成ERCP手术的内镜医师有4名,ERCP护理团队技术在全国也处于较先进水平。
   “我们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依托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推进ERCP质控工作,既要‘做得对’又要‘做得好’,规范围手术期管理,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ERCP人才培训体系,逐步实现ERCP医师资质上岗制度。”党彤院长表示ERCP的未来发展任重而道远,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ERCP新指南出台,ERCP正向着持续创新、精准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党彤  包医二附院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自治区消化内科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内蒙古自治区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消化病暨消化内镜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内蒙古消化病研究所所长,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包头市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包头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上一条:患者至上,一根银针书写中医传奇
下一条:负爱前行——党员母子的抉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