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至上,一根银针书写中医传奇

2020-10-21    点击:[]

    1965年8月,布赫巴雅尔出生在土默特右旗小召子村一个村医家庭,看着父亲用精湛的医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在他小小的心中种下救死扶伤的理想之苗。1986年,布赫巴雅尔如愿考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跟随著名临床家、教育家,当代四大名医之一的彭静山教授学习眼针疗法,并成为其嫡传弟子,同时师承“王一针”的针灸名家王斌、国医大师李玉琦学习针灸的精髓和观舌诊病之术。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正式成为一名中医医生。
  中医上承先贤之智、下负万民之命。传道之责、救命重任,令布赫巴雅尔一刻不能松懈,30多年一直坚持奋战在中医临床一线,手握小小银针,选穴、着力、捻转、提插……在治疗床之间来回穿梭,这是布赫巴雅尔的工作日常,一根根银针,在他手中化成治病神器,为病人解除痛苦。医者父母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几十年的行医路上,他始终恪守一个原则:一个好的医生,无论是给谁看病,都得尽心尽力。

   2002年,布赫巴雅尔主持创立针灸推拿科,2004年带头在内蒙古西部区独家引进石学敏院士“石氏中风单元”疗法,完善了中风病的针灸治疗方案,并与包头医学院二附院合作建立了内蒙古唯一国家合作项目“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治疗脑中风。在他的带领下,包头医学院二附院针灸科发展规模5年一台阶,10年一飞跃,如今已形成了一支拥有2名针灸学博士、4名硕士的学术团队。所创立的针灸科也被评为内蒙古重点专科、包头市重点学科。
   他坚持每周3个半天门诊出诊,日均门诊量150余人,中午时间延长到13:30,全年门诊出诊量2万余人次,多年来居全医院之首。他坚持每周四科室查房,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讨论病案,做到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如果有患者没有挂到号,会为患者免费诊治;有年老体弱的患者,会安排其优先就诊;有家境贫困的患者,会为其减免治疗费用;有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和相关科室沟通,尽量当天做完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方案。多年来,布赫巴雅尔用针灸及中药疗法为脊髓空洞症、眼肌无力、难治性尿潴留、反复性痒疹、顽固性面瘫等数千疑难病、复杂病患者减轻了痛苦,病源遍布全国各地,远达美国、日本、瑞士、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正是这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使布赫巴雅尔赢得患者赞誉、同事好评及同行认可。
   2019年,布赫巴雅尔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级吴阶平科研项目“基于‘肠道菌群’探讨针刺对儿童抽动症疗效及机制的研究”,获得科研经费26万元。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通过针刺、中药、小儿推拿调理脾胃,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进而缓解儿童抽动症临床症状。这一重要新发现,有助于改善儿童抽动症患儿的健康水平,为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为广大的患儿提供安全、绿色、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布赫巴雅尔作为包头市新冠肺炎防控治疗组中医专家组组长,多次深入一线定点医院会诊确诊病人,全面参与救治,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并制定了包头市防控疫情中医诊疗方案及出院留观患者的后期中医康复方案,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的特色治疗优势。
   在布赫巴雅尔的带领下,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针推科从无到有,现在已经成为技术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诊疗设备完善、本地区一流的学科,这些,渗透着他的心血和付出。布赫巴雅尔也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名中医、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草原健康卫士”、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老蒙医药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包头市名中医、首批包头市优秀中青年蒙中医师、包头市“鹿城英才”、包头市“最美医生”等,国家首批、自治区唯一(通过国家认证的)小儿推拿服务机构负责人,自治区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带头人,自治区重点专科小儿推拿学学科带头人,自治区、包头市两级针灸院士(石学敏)工作站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拟推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第四届“内蒙古优秀医师奖”。(转载自内蒙古科协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挖掘蒙医传统外治疗法 造福四方百姓
下一条:镜中行走​的逐梦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