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着力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认真落实和完成教学任务
1.做好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及时准确做好教师的课程安排、课表编排、教学资料发放等工作;
2.及时准确分配教学任务,编制授课计划,并审核授课教师资格。
3.严格按照要求办理教学计划调整及调停课手续。
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1.严格执行教师试讲制度(有试讲记录本,记录完整规范)。
2.严格执行各层次听课制度,有记录,有反馈。(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听课记录本,要求每学期听课至少5次/人;普通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3次/人)。
3.认真落实各类教学反馈信息,有记录,有整改措施。
4.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有检查记录(主要包括集体备课记录本、试讲记录本、各级听课评议表,做好教学资料的规范管理、整理、归档)。
5.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授课计划、讲稿(副教授以下的教师必须有讲稿)、教案(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齐全。(教案、讲稿要有批注、有更新)
三、严格遵守考试相关规定
1.认真制定课程考核方案,并严格执行(如有变动,应及时提出申请并上报教务处),课程考核方案中涉及到原始记录要健全、规范。
2.严格按照考试相关规定进行命题(A、B卷均有标准答案,教研室主任把关)、监考(及时、准确地安排监考教师)和阅卷(规范,封卷后方可开始阅卷,先试判,统一给分标准,并一致执行,教研室自查无误后方可录入成绩)。(成绩录入及时、准确;试卷合订本资料完善达标;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批阅规范、完整)。
3.杜绝命题差错、漏题、监考不力、不按规定阅卷、随意修改成绩等问题。
四、加强教师业务学习
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积极探索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对自身教学工作的不断总结和反思。要把业务学习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选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时间,采用灵活多样地学习方法,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意识。
1.集体备课: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有集体备课记录本,有具体内容,有讨论记录,记录完整规范)。
2.科研讲座与学术交流:有业务学习记录本,记录完整规范。
五、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了解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课程的内容、特点和规律。
1.课程建设要有年度工作计划,(目标客观、明确,任务具体落实到位),有总结。
2.申报校级或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或现有精品课程建设有措施、有成效。
3.组织实施新版教学大纲。
4.继续完善选修课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
5.依托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充实网络课程资源,开展网络课程建设。
六、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1.教材建设有年度计划,目标客观明确,任务落实到位,有总结。(把握好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本科课程原则上选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选用率不低于90﹪。(加强教材选用管理,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
3.鼓励教师参与其他教材、教学指导书、讲义的编写。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师资队伍建设有年度计划和总结,目标客观明确 。
2. 青年教师培养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认真实施教师进修培训的有关规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外出进修和报考博士研究生;参与课程建设,充实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扎实推进老教师传帮带、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扶和导师制等活动的开展。
3. 组织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的申报工作或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着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4. 引领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发表教学论文。
5. 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研室主任安排和监督教师听本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进课程间、专业间的交流,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
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2015年4月22日